青海农业信贷来源于草原上的金融需求,探索农
《经济观察报》记者胡艳明果洛藏贡麻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是青海省湖北岸的一个新高原村。在村口的高牌匾上,果洛藏贡麻村有几个强大的字符。村里的房子位于整洁的道路两旁。抬头一看,不远处山坡上的羊悠闲地散步和觅食。
说到这些羊,我们不得不提到它们背后的金融故事。过去,牧民在草原上放牧,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长成一只可以出售的羊。虽然成本低,但周期长。
在当地大学科研成果的支持下,许多牧民逐渐将放牧与饲料喂养相结合。这样,羊的生长周期可以控制在3个月左右。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方式的改革,农牧民对资金的需求应运而生。
青海省人口稀少,多民族聚居,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长期以来,农牧民缺乏信息、信心和信用。对此,当地农村信用体系与当地行政部门合作,开展双基联动
草原上的金融需求
果洛藏贡麻村是一个藏族牧业村,也是一个远近著名的贫困村。曾经这里没有水和电,甚至没有像样的路。201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果洛藏贡麻村的132名牧民告别了他们的游牧生活,搬出了山沟,在县附近的新村定居下来。
俄罗斯、藏族和加拿大也是定居在果洛藏贡麻村的村民之一。过去,传统的放牧基本上不需要资本投资,只需要劳动力成本和草原支出。每个人都在草原上放牧,成本低,但回报慢。
在草原上放牧时,没有固定的住所。根据草原上不同的植物生长条件,羊也在迁徙。无论羊走到哪里,俄罗斯、藏族和加拿大的临时住所都会搬到哪里。搬到县城后,俄罗斯、藏族和加拿起养羊放牧的老本行。
除了羔羊的购买成本外,养殖方式的改革也是当地牧民资金需求的一部分。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原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如果青海的藏羊只靠放牧,生长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后来,在青海大学等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支持下,宁夏村牧民将放牧与饲料喂养相结合,目前羊的生长周期约为3个月。一方面减轻了草原压力,避免了过度放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牧民的纯收入。”
几年前,俄藏加得知刚察县农村商业银行有优惠贷款政策,试图向银行贷款数千元,开始家庭养殖生产。
在贷款的支持下,牧民的育种效率和规模得到了提高。在以前的放牧模式下,牧民几乎没有饲料支出。现在饲料增加了畜牧业的成本。此外,饲料育种对畜牧业的防疫要求也更加严格,这也是支出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才宝解释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俄罗斯、西藏和加拿大渐扩大。俄藏加告诉记者:现在我家养了200多头牛羊,草原奖励、补贴、公益岗位等家庭总收入超过20万元。
双基联动
2019年,蔡宝不仅是宁夏村党支部书记,还被刚察县农村商业银行任命为当地支行副行长。
这源于当地行政部门与银行合作的双基联动模式,即两个基层联动。这种模式是基层村委会党组织选派村干部到农村商业银行分行担任村委会行长,参与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充分发挥金融业务调查员、管理员和监督员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选派行长或信贷员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金融村官,发挥金融宣传员、销售人员和服务员的作用。
刚察县农村商业银行沙柳河支行行长周显军是刚察县农村商业银行派往果洛藏贡麻村的金融村官。在村里的小型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记者看到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双签材料、合作贷款推荐登记簿等材料齐全,摆满了桌子。
在村委会与行长的合作下,双方共同对当地农村家庭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农牧民的基本个人信息、生产经营能力、家庭收入、家庭资产等。与村委会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开展农牧民信用评估,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家庭,实施差异化利率政策。
周显军告诉记者,在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村委会行长和金融村官共同负责设立合作贷款办公室、促进信用体系建设、贷款发放管理等流程。
信用贷款发放后,贷款能否按时还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信用村的共同建设下,我们告诉记者,当地农牧民也形成了相互监督和互助的模式。以宁夏村为例,该村共有96名农牧民。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培养农牧民的财务意识,10名农牧民分为多组。
银行向农牧民发放的信用贷款主要是按季度支付利息,但考虑到生产养殖周期,保证许多农牧民不可避免地有资本周转或放牧。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同一组的农牧民可以在资金周转后及时支付利息。这时,农牧民之间的相互监督进一步加深了良好的财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刚察县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赵海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赵海对当地行政村的居民和贷款金额了如指掌。赵海红说:目前,刚察县各‘信用村’的贷款为零不良。
实施信用修复重建
在青海省客户信用建设中,青海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青海农村信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通过深度整合,致力于通过党建实现信用体系建设的全球覆盖 全村授信工作模式,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批量化,实现覆盖农村、社区、城镇、居民、农牧户的全球信用体系建设,解决农牧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社会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风险控制环节,地方农村商业银行除了双基联动的基本机制外,还提前开展了权责分工和尽职调查豁免工作。对于遇到紧急情况、无法按时还款的客户,当地农村商业银行也给予了足够的空间来设置容量容量差和减少成本和折扣利息的后缓冲。
2017年7月,受自然灾害影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受自然灾害影响,无法偿还贷款逾期贷款45730.63元。对此,同德县政府代替加泰偿还本息724.3元,同德县农村商业银行减本贴息19470.82元,加泰共减本贴息26715.12元。2019年7月16日,同德县农村商业银行再次向更嘎泰发放4.6万元小额信贷贷款。
通过点带面的信用修复模式,同德县农村商业银行对同德县3615名农牧民进行了全村信用修复工程。信用修复后,实现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德县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表示,在信用修复中,农村商业银行积极获得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有效依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准确识别农牧民、贫困信用报告不良原因,分类,找到信用修复方法,实施理解机制救助机制,及时完成农牧民、贫困信用评价,开放包容性信用渠道,实现贷款需求对接;二是通过农牧户和贫困户的信用修复重建,农牧户和贫困户结清贷款本息,不良记录逐渐消失并归零,有效打破了小额信贷和扶贫信贷对象不良记录的瓶颈,增强了信贷扶贫的活力;三是农牧户和贫困户的信用修复增强了农牧户在牧区的信用观念和守信意识,农牧户和贫困户开始从要我还贷向我要还贷转变,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建设农牧民自己的银行
201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青海省开展包容性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青海已成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包容性金融综合示范区省。青海农村信贷体系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建立了双基础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实现了金融村官与村委会行长的合作,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村集体发展和农牧业发展。
近日,记者走访了青海省黄南同仁市、西宁大同县、海东互助县、海南同德县、海北刚察县,了解了当地农牧区的财政供给。
和俄罗斯、西藏和加拿大一样,也有许多人通过当地的包容性财政支持来发展和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在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加巴松多镇贡马村,村里的农民每周也从数千元的小额贷款逐步增加到1万元和20万元,以扩大水产养殖规模。现在,全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年总收入约150万元。
在此过程中,双基联动机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了解,自双基联动机制推进以来,青海农村信用社已选派4700多名双挂人员,覆盖全省近80%的行政村,惠及农牧社区66万人;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余额近250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3%以上。
到2020年底,青海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系统评估了15个信用县,占全省县(区)总数的35.71%,256个信用乡(镇),69.57%,2835个信用村(社区),68.35%,65.44万信用户,65.84%。信用户贷款总额325.07亿元,信用总额158.85亿元。
目前,在金融帮助下,青海省农牧民开展了艺术加工、唐卡绘画、种植业、农村旅游等商业形式,以增加收入。通过建立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青海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系统解决了当地农牧民发展工业贷款困难、贷款昂贵、贷款缓慢的问题,也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财政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农牧民自己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