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对相应的班组进行考核;从技术上讲
(三)作业成本理论的发展
作业成本理论觊觎传统成本理论框架下产品的中心地位,它将产品拽出中心,用作业取而代之。它在实践中沿着自身逻辑,继续向前发展,很快就遇到了问题,类似于传统成本核算曾经遇到的问题。
曾经的传统成本核算,在将制造费用向产品进行分摊时,发现直接分摊是不可行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作业的概念。
现在的作业成本核算,在将资源向作业进行分摊时,或者将作业向成本对象进行分摊时,同样发现直接分摊是不可行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摊路径的概念,从而将原先的一次或二次分配,演变为沿分摊路径上各节点的多次连续分配如图1-6所示。
图1-6作业成本理论的发展
随着分摊路径的产生,资源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的概念逐渐消失。因为分摊路径可能有多个节点,而不是资源、作业这两个节点;分摊过程可能有多个阶段,而不是资源到作业、作业到成本对象这两个阶段。例如,可能有班组、客户等节点,可能有班组到作业、客户到成本对象等阶段。如果资源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等概念继续存在,那么班组成本动因、客户成本动因等概念就没理由不产生。因此一概不要,统称成本动因。
四、精益的多维组合成本
(一)多维组合成本的形成
1.多维组合成本,是作业成本理论发展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相对于传统成本理论,作业成本理论将产品拽出了中心地位,因为产品是与部门、工作中心、客户等维度并列的维度。
同样道理,相对于作业成本理论,多维组合成本将作业拽出了中心地位,因为作业是与产品、部门、工作中心、客户等维度并列的维度如图1-7所示。
图1-7并列维度的成本
完全意义上的多维组合成本就这样形成了,作业纳入了多维组合的成本对象,退出了中心地位如图1-8所示。
图1-8多维组合成本的形成
2.多维组合成本,是成本核算逐步精益化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粗放的成本核算到改进的成本核算,再到作业成本核算,再到多维组合成本核算,这是成本核算的精益化之路如图1-9所示。
图1-9成本核算的精益化
成本核算的精益化之路,体现了企业对精益化管理目标的不懈追求。
(二)多维组合成本的特点
对作业成本的基本理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多维组合成本有更全面的认识,具体如下:
1.关于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不是产品的子维,产品成本不是不同作业成本的累加。一种产品可以对应多项作业,一项作业也可以对应多种产品,这是多对多的关系,而不是大小概念的包含关系。
归集到作业的费用要向产品分摊,同样的,归集到产品的费用要向作业分摊。例如,一种产品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可能投料。从业务上讲,如果材料费用仅向产品归集而不向作业分摊,则无法分清不同工序的材料消耗,无法对相应的班组进行考核;从技术上讲,尽管产品好像是作业之后形成的,但产品和作业是数据模型中不分先后的、平等的、并列的维度。
另外,不仅产品消耗作业,而且客户也消耗作业,部门也消耗作业。
2.关于作业消耗资源
不仅作业消耗资源,而且客户也消耗资源、部门也消耗资源。
资源向作业进行分摊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因为可能需要向客户、部门等进行归集或分摊。
多维组合成本,体现了成本对象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是一个多维组合,通常包含作业,但也可以不包含作业。例如教育机构,如果只关心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科室、不同学员等维度的成本,不关心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作业的成本,则成本对象可不包含作业。可以看到,相对于作业成本理论,多维组合成本的内涵有了极大的丰富,外延有了极大的扩充,应用更深更广。
如果说作业成本取代传统成本,是以一个中心取代另一个中心,类似于改朝换代,那么多维成本取代作业成本,则是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类似于结束帝制。它走出了中心论的怪圈,迎来了互联网多维的阳光。无论是对作业还是产品,当他们褪下皇袍被赶下宝座时,不是穿上囚衣被判入死牢,也不是披上袈裟被打入冷宫,而是成为和其他维度平等的维度,共同参与、支撑和丰富着多维组合的成本世界。
3技术导向的多维组合成本
千百年来有很多美丽的童话,例如能看到很远物体的千里眼,能听到很远声音的顺风耳。这体现了信息共享的思想。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写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这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思想。
无论是信息共享还是精益求精,这些思想早已产生,但它们的实现却得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思想只能摆在橱窗里,无法进入企业实践。
事物是相对的。曾经的粗放是如今回头看的粗放,我们的先行者对精益缺乏的不是认知,而是条件。童话世界的精神食粮是现
上一篇:当他们想要购买时
下一篇:赢利大约为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