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新人入群发现自己讲话没有人理会的冷场效
主流的社群付费还属于会员制,付费成为某一种“同好”的会员。
如“罗辑思维”亲情会员,花费200块钱即可成为会员。更有趣的是李笑来的共同成长群,每个人进群的时候,你需要花一笔钱,而且收费是浮动的,在100人内收费1000元,200人以内收费3000元,300人以内收费5000元,400人以内收费7000元……而且还有其他门槛,这个社群诠释了什么叫“收费高,质量也高”。原因也很好理解,能为成长付费而且付费不菲的人,一般质量也极高,如图2-13所示。
④ 申请制
申请制是指不主动邀请,也不用付费买产品或成为会员,但是你得像申请工作一样经过考核,换言之你得有足够的才华。
互联网专家李靖的“李叫兽研究会”社群,通过公众号进行公开招募,申请者需要投简历,还要经过微信视频面试,从近千份简历中筛选出几十个人进入,如图2-14所示。
⑤ 举荐制
即入群的人要经过群内人的推荐才可以加入,如“知识型 IP训练营”要加入必须有一名老营员做推荐,而且每一个老营员都有一定的名额限制,如图2-15所示。
图2-13
图2-14
图2-15
举荐制有如下好处。
第一,推荐人可以向被推荐人解释群的作用,让入群者对群有所了解,避免盲目加入。
第二,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在一个群里,发言时更容易进行互动,避免新人入群发现自己讲话没有人理会的冷场效应。
第三,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推荐人推荐的人往往是他欣赏的人,每个人欣赏的人都不同,那么推荐来的人个性也会不太一样,如果有足够多的推荐人让新人入群,那么群里的人的个性肯定是多元的。
第四,被推荐人其实使用了推荐人的信任代理,所以被推荐人在群里的举动其实也牵动着推荐人的心,当被推荐人有不妥的行为出现时,推荐人会主动去解决,客观上便于群的管理。
(2)入群规则
入群后的一系列规则规范,为形成入群仪式感做好基础。
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群的系列化命名和视觉统一
无论是QQ群、微信群或是论坛社区,如何在交流平台上让群成员井然有序,基本资料的设置和视觉化统一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以QQ群为例,如果将群头像、群名称、群资料进行统一,就会给人一种规范的感觉。
群中每个人的昵称就像团队的着装,如果不规范,可能会让别人感觉这个社群是个杂牌军,群昵称高度一致也能说明群规执行到位,不但对树立群的正气形成无形的正面影响,而且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和促进群员相互之间的了解。
群昵称建议不要太非主流,尽量也少使用空格、横杠或复杂符号。因为加一道横杠就会有很多人卡在这里,横杠加在哪里?长杠还是短杠?……最后反而凌乱了。
社群关于命名和视觉的统一常见的模式有:
群名统一命名——社群名+序号、群主名+归属地+序号;
群资料、群公告统一告知——提前准备,告知相关事宜,如入群后报到、交流、设置聊天字体等;
成员名统一命名——身份+序号+昵称、归属地+类型+序号,如图2-16所示。
图2-16
② 进群之后做什么?——用好群公告,告知入群须知
好的社群运营,要让每一位入群的伙伴明白这个社群是做什么的,要反复提醒,让其深深刻在脑子里。如秋叶PPT学员加群之后会默认弹出群公告了解相关入群事宜,如图2-17所示。
图2-17
一般群公告的设置角度可以明确“3个行为”——鼓励行为、不提倡行为、禁止行为,这是对质量的严格把关。
鼓励行为:如发表原创分享、入群的自我介绍、成长感悟等。
不提倡行为:如询问小白问题、发鸡汤链接等。
禁止行为:如发广告、拉投票、言语不净、无休止争论、破坏群内和谐气氛等。
③ 破冰——自我介绍或爆照
规范昵称、明确群规之后,接下来就该破冰相互认识了。
入群做自我介绍是最简单的破冰方法,让群里的各位最快熟络起来。
一般来说,社交比较少或者偏内向的人不太会做自我介绍,会显得比较局促,还有的人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抓不到重点。这种时候,可以提供一个信息要点的模板,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
如太平人寿的 PP琪社群中,新加入成员的介绍格式是:
“××群的社群成员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市×营服的××,我的微信号是×,我原来的职业是×,×年加入太平,现在职级是×,正文开始(正文必须有加入太平的原因和来太平之后的收获),我的梦想是×,希望能和大家在×群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不过群破冰也要考虑群规模,像秋叶PPT的学员群,规模在2000人,如果每个人都破冰,刷屏量也会非常多,所以秋叶PPT的群只给老师和嘉宾或者优秀社群成员进行破冰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奖励规则。
(3)交流规则
① 为什么要设置交流规则
有种观点认为,群是一个松散形的组织,不存在什么利益基础,无法制度化,其实这个问题只需要回到对群的规模和建立群的产品逻辑上,就很清楚了。
如果是在线学习群,哪怕规模再小,也得有规矩,否则老师无法进行在线授课。你如果准备长期维护某个微信群,要扩大规模,持续运营,那么定义一些交流规矩是很有必要的。
群规主?
下一篇:LOGO设定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