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3)不存在。
您当前的位置: 抖音公关 > 企业

怎样处理网络危机公关?告诉你处理网络危机公

作者:admin 时间:2022-02-26阅读数:人阅读

  介阴暗面行将结束之际,我们将对网络系统破坏力最小却最普遍的劫掠者:网络垃圾(spam)的传送器。最常见的垃圾形式是闲扯珠宝的废话或与播客主题完全无关的东西,这些垃圾就像网上的蚊叮虫咬、数字涂鸦,它们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甚至使人厌烦,但其他的危害倒是没有。

   实际上,网络垃圾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博客人和网管被迫作额外的工作去清除垃圾;博客人不得不采取阻遏与防止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对无垃圾的评论有所影响。我们在第2章里已经看到,反网络垃圾的常用措施是验证码,但合法的评论者要绕道才能发表评论。对无约束的政治讨论感兴趣的博客人也许宁可不监管自己的博客,以鼓励直接键入的评论和迅速的回应,但这种敞开大门的办法又可能招来与他的博客无关的评论。

   聚友网、脸谱网和一切社交性媒介都可能有类似的烦恼:网络垃圾都可能闯入上传的博客和其他帖子;聚友网上的入侵者就是用户简介网页上的评论部分。如果是攻击各别博客的垃圾帖子,只要这一博客不处在系统的核心位置,垃圾对系统本身并不构成危害。如果垃圾帖子对系统造成危害并使之脆弱时,聚友网或脸谱网可能且的确要吊销含有垃圾的账号。开新账号很容易,但垃圾携带者至少被堵截了一阵子。

   “博客垃圾”(blog spam)与上面所述的携带垃圾有所不同。总体上说,“博客垃圾”是对博客帖子价值的贬义评估。至少在评估人眼里,这一帖子的目的是为了引诱读者以便让发帖人靠广告圣和其他链接的广告挣钱,所以评估人才将其斥为“博客垃圾”。掘客网还把另一种帖子称为“博客垃圾”,从已经发过的帖子里拼凑出来的一则新闻,目的是吸引读者看新帖。这可以称为剽窃,不过新帖还要恬不知耻地感谢它“引用”的老帖子。

   如果退后几步拉开距离以审视更加广阔范围里的人类传播,我们将会看到,网络垃圾只不过是“噪音”的数字对应语,是影响一切媒介的最常见的例子。在报纸之类的旧媒介里,“噪音”就是报纸刊印的错误信息。油墨污迹是“噪音”,电视屏幕上的“雪花”也是“噪音”。博客里、维基网上的错误信息同样是“噪音”,网络系统或笔记本电脑遭遇到技术困难时,那也是“噪音”。然而,新新媒介赋予其消费者力量,使其成为生产者,那也可能产生“噪音”,即用户故意制作并上传的“噪音”。在旧媒介世界里,实际上在物质世界里,人们早已承认,“噪音”是不可能完全压制、彻底根除的。你发明MP3,这是改进音乐储存和传送的新系统,但这带来了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每一种矫正“噪音”的手段都为系统遭遇新的“噪音”敞开大门。网络垃圾是新新媒介“噪音”的新形式,也可能难以根绝。所幸的是,博客垃圾的代价一般并不高。

   换句话说,新新媒介里一种新形式的垃圾尤其难以绝杀,甚至难以有效地控制,这就是数字垃圾的入侵。这是因为,如果要真正有效地根绝垃圾,新新媒介就必须要接受严防死守的控制,如果控制到那一步,新新媒介就不成其为新新媒介了。(关于新新媒介识别和删除“噪音”的固有能力,见第4章“维基网”。)

  11.7旧媒介对新媒介的弊端反应过度:图书馆对阵博客人

   本书自始至终追溯旧媒介与新新媒介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敌视者认为,新新媒介没有资格与旧媒介竞争,也不应该替代旧媒介。报界和广播界非难博客,矛头所指不是博客的内容,因为其内容是公平竞争,而是针对博客程序本身。这是旧媒介敌视新新媒介的最典型的例子。第2章曾讨论守旧者对“穿睡衣的博客人”的批评,批评者的讥讽表明,播客人被当成替罪羔羊,那样的批评已超乎理性了。此外,新新媒介也有类似的内讧,第7章所述脸谱网禁止妇女哺乳照的规定即为一例。

   然而,新旧媒介深层的紧张关系很严重,所以每当新新媒介有任何不当之举时,这种紧张关系都会冒到表层。网络欺凌和网络盯梢在一切媒介里都是轰动新闻,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都不例外,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弊端都可能造成生死攸关的严重局面,所以人人都必须了解这些弊端。但新新媒介并无不当之举时,这种紧张关系也可能爆发,只是因为人们的错觉而已。

   在纽约市公共图书馆曼哈顿中城区分馆里,特瓦娜·海因斯(Twanna Hines)用笔记本电脑“苦干了一天”。她在博客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作家,我不是儿童色情作家。”(Hines,2008)她喜欢在这里写作。可是她发现,自己的博客被禁了。理由呢?她在博客里写“约会、性与关系……内容有穿丁字裤的男人、技术与性”。图书馆的“读者须知”规定,描写“对儿童有害的”色情、虐待儿童和题材的网址可以被封杀。

   海因斯的网址上没有任何诸如此类的描写。实际上,一个人向图书馆抱怨不能上海因斯的网址以后,图书馆就解禁了,不再封杀她的网址。但她的网址曾经被封杀这一事实本身说明,图书馆在新新媒介世界里起什么作用呢?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批评个人电脑(见Levinson,1997)。批评之一是,用电脑的人切断了与他人“真实的”、面对面的互动。比如,这种批评今天声称,在传统的巴恩斯书店(Barnes and Noble)购书比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书更好、更健康,因为在巴恩斯书店里购书时,你与活生生的售书人打交道,而不是与像素打交道。这些人认为,聚友网和脸谱网使他们感觉到的问题日益严重,因为这些网络提供替代面对面交流的社交方式。(实际上,正如第3章所示,梵蒂冈在教皇开通优视网频道时发表声明,表达对这类社交媒介的关切。)

   如果把海因斯这一个案例放进虚拟互动与面对面互动相对的语境中去考察,我们就可以看到,她在用新新媒介的博客技能时,正是在公共图书馆里寻求与血肉真人的互动。由于其博客内容,图书馆感到不舒服,这显然是因为,她没有用图书馆的电脑,而是用自己的电脑无线上网。如果我们同意图书馆的判断,认为海因斯的博客不适合儿童,保护儿童的更好办法难道不是预防儿童上她的网址,而不是封堵每个人包括成人和作者本人用这个网址的措施吗?难道要求特别密码上这个网址、只允许证明了成人身份的使用者不是更好的办法吗?

   我们希望,这些措施是图书馆将来采取的解决办法。但在目前对新新媒介充满误解和怀疑的时代里,不仅旧媒介采取防范的姿态,而且自由社会里旧媒介令人尊敬的安身之地比如图书馆干脆就禁止和封杀新新媒介。遗憾的是,这是最简单易行的矫正办法。

   至于海因斯,她说她仍然热爱图书馆,并引用T.S.爱略特一句话抒怀:“图书馆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据,足以说明,我们对人类的未来仍然抱有希望。”层出不穷的新新媒介日益与馆藏图书及其精神财富展开竞争,并有取代馆藏图书的趋势。有鉴于此,如果图书馆表现出对新新媒介更好的理解,它们的前途就会要好一些。

   要让人去电影院而不是待在家里看电视,上餐馆而不是待在家里吃饭,电影院和餐馆就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同理,图书馆的终极命运在于它拥有家里没有的社交好处,同时又提供家里所拥有的一切信息渠道,以便让“读者”带着笔记本电脑和iPhone手机上图书馆。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考察巴拉克·奥巴马2007年和2008年的总统竞选,看看他的造势如何利用新新媒介的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与离线世界那种难舍难分的互动结合在一起。

  12新新媒介与2008年的总统选举

   “哈芬顿播报”的创建人与总裁娅莉安娜·哈芬顿说,巴拉克·奥巴马之所以能赢得总统选举,那是因为互联网。对这一判断,谷歌的总裁兼主管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立即表示赞同。2008年11月27日,即大选以后13天,施密特作客MSNBC的“雷切尔·麦道新闻述评”,发表了上述观点。那天晚上,她临时顶替麦道主持这一节目。

   当然,有关“新新媒介”的前途,施密特和哈芬顿两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不能泛泛而论互联网,近来,新新媒介成了互联网上主要的玩家,它们对奥巴马大选胜出至关重要;在他任总统以后与美国人民以及与世界人民的关系中,新新媒介还将继续发挥核心的作用。

   新新媒介中最资深的博客人在2004年已牢牢扎根。那时还没有优视网、掘客网、脸谱网和推特网,也没有巴拉克·奥巴马的竞选网址,他这个网址在总统竞选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赋予其支持者力量。此前,任何政治网址都不曾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2008年年初,我在“我的奥巴马”网站上注册,偶尔上传一篇博客,并登录这个网站去了解竞选动态。2008年11月4日大选前两天和大选当天,我和妻子链接上这个网站,但我们做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网站上提供了奥巴马支持者的名字和电话。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许多州的支持者。我们挑选宾夕法尼亚州助选,因为麦凯恩的竞选团队说,宾州是其“最后一站”——就是说,这一州的选举对麦凯恩的胜选至关重要。

   我们两人大约用一个小时给50来个人打电话,请支持者投票选奥巴马。我们遇到一些有误的电话号码,也给许多不在家的人留下电话录音。我们和几十个支持者通话,从宾州东部的费城到宾州的西部——一切都在我们方便的客厅里进行,而我们远离宾州,位于纽约市北。每打一个电话以后,我们都在网站上填一张表,说明我们已进行联络,并填写交谈结果——注明支持者是否仍然准备选奥巴马,他或她是否知道投票站在哪里等信息。

   2008年11月6日,奥巴马竞选团队的基斯·古得曼(Keith Goodman)向每一位打过电话吹票的支持者发出电子邮件:“我想感谢大家,我们在选举日完成了1053791次令人吃惊的通话记录。我知道这不容易,你们许多人疲惫不堪时还在坚持,你们的声音嘶哑,你们敦请支持者投票的努力在佛罗里达和俄亥俄等重要战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团结一致胜利啦!”

   通过互联网这个新媒介和电话这个旧媒介的结合,“我的奥巴马”网站创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新媒介,在这里,读者不仅成了作者。在大选前两天和大选当天,我参与吹票,我从偶尔上网站的读者和作者成了积极的辅选人。

  12.1奥巴马使互联网与社群组织联姻

   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7时,大选结果在电视上陆续报道之前几分钟,戴维·葛根(David Gergen)在CNN发表谈话时说:“奥巴马使互联网与社群组织联姻。”他评论巴拉克·奥巴马的选情,将其与2004年霍华德·迪恩在民主党候选人提名中败北的情况进行对比。那一年,迪恩开启了用互联网竞选的先河。

   霍华德·迪恩在那年的民主党初选中失败以后,转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2008年,他运筹奥巴马要胜选50州的战略,以咄咄逼人的态势争夺每一州,不让对手有任何一州的机会。实际上,在2004年乔治·W·布什大胜的“红色州”俄亥俄,奥巴马2008年11月4日晚胜出了;这是一个清楚的迹象,说明新总统就是奥巴马了。

  12.2用新新媒介公告副总统候选人失策

   回头一看,奥巴马在2008年的竞选中的举措全都是正确的,至少在新新媒介的使用上正确无误。但在这条事后诸葛亮的路上走得太远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他在新新媒介的使用上并非无懈可击。最大的失策可能是2008年7月向世人宣告副总统竞选伙伴时,不仅只用了电子邮件,而且是按照奥巴马的通讯录发电子邮件,根本就不用电视、广播和报纸,换言之,完全排除了旧媒介。这一点令人注目。

   这种宣告方式不明智,原因有两个:首先,奥巴马的通讯录里显然有许多人是传统新闻界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旧媒介渠道里传送奥巴马挑选的竞选搭档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刹那间就可以做到。其次,在新新媒介上发送电报式短信这样的策略与新新媒介的“病毒”式传播原理背道而驰;“病毒”式传播原理的优势是,它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高层发动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帖子,上传到“每日科斯博报”网站上。回应的帖子和评论表示不理解,从讨厌到气愤的都有,矛头指向我,而不是针对竞选团队的失策,指责我不懂:这一举措意在奖赏最负责任的一批支持者。至少竞选班子认为,他们为奥巴马获总统候选人提名建功立业,应该奖赏:他们是使用新新媒介或Web 2.0互联网的一代新人。

   但事实上,乔·拜登被选为奥巴马搭档的消息首先是由CNN这一旧媒介披露的。然而,当奥巴马在大选日以20年来最令人难忘的优势获胜时,他的新新媒介热情支持者并没有反对旧媒介率先报道的作用。

  12.3互联网上的总统就职典礼及政府工作

   据CNN报道,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职典礼那一天,从上午到下午过半的9个小时里,观看实时流动视频的人数达2130万人;与2008年11月4日大选那一天相比,看实时流动视频的人数增加了三倍。《纽约时报》也报道说,“奥巴马总统一讲话,人们就开始观看、阅读和评论,美国互联网的流量达到了创纪录的高峰,这是非营利的互联网数据监测机构(Packet Clearing House)的研究主管比尔·伍德科克(Bill Woodcock)提供的数据。”万斯一人提供了CNN视频收视的详细情况(Vance,2009)。据希伯德统计,观看奥巴马就职典礼的互联网流量和视频流量超过了观看2009年7月迈克尔·杰克逊葬礼的流量(Hibberd,2009)。

   那天,互联网及其运营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以求满足公众的需要,但许多人网上浏览和收看时还是觉得它慢如蜗牛,这丝毫不令人奇怪。这些问题是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也是硬件基础设施改进的最佳刺激,一切新新媒介都仰赖互联网这样的基础设施。

   就职典礼正午时刻一过,奥巴马的新政府就控制了总统的网站whitehouse. gov。白宫不仅换了总统,而且对新新媒介的态度也随之而变,这是新媒介和新新媒介差异的经典例证。在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这个网站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链接新闻稿、讲演和宣传文件”(Manjoo,2009)。无疑,白宫网站的新版本会少一点宣传味,多一点互动性。2009年1月20日,它的第一篇帖子称,政府网站新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反映了总统的竞选承诺:凡是不紧急的法案,我们都将在网上连续发布5天,以便公众有时间阅览,然后才由总统签署。

   未予说明又不为人所知的是:总统多大程度上获悉这个网站上的评论,如果被告知公众的评论,他会在多大程度上认真对待这些意见。在最佳的情况下,这样一个系统听取公众意见,使总统决策时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最具宣传色彩的一面,白宫网站给人造成总统了解情况的幻觉。

   至于宣传总统如何开发、如何与公众交流,我想起了我的妻子1970年致信尼克松总统的一封信的往事,她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白宫回了信,热诚感谢她的支持。

   至少我们可以说,白宫政府网站为总统及其幕僚与公众交流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这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收到公众的意见后他们如何与公众交流,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有人说,在民主体制下,民选官员应该做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即根据自己的心智和良心决策,然后让人民在下一次选举中表示支持与否的态度。领袖的重要决策机制应该是他自己的心灵与头脑,而不是他的政治顾问和盖洛普民意测验(Messerli,2006)。在我们这个经常察看民意测验的时代,即使曾经有人坚守过这种理想的总统决策机制,如今大多数人也已经将其抛弃了。新新媒介很可能将使这一原理进一步出局,不再起作用了,其后果孰好孰坏,殊难预料。

  12.4总统与黑莓手机

   并非每一位政府人员都喜欢新新媒介。奥巴马入主白宫11天以后,如果他继续用黑莓手机收发电子邮件,事情看来并不美妙(Zeleny,2008)。黑客入侵总统电子邮件的问题提出来了,他还受到“总统记录法案”的约束,因为法案规定总统的一切交流信息最终都必须向公众开放。

   当时,我在一篇博客里说,我认为不让总统用电子邮件,尤其在当今时代,是不好的主意(Levinson,“Keeping Obama with His Email,”2008)。

   总统与黑莓手机的故事分四步展开,结局令人高兴。

   首先,自动记录总统收发的一切电子邮件的系统能设计出来,这是肯定的。回头想一想,每一个谷歌邮箱和雅虎邮箱现在不是在研究保存邮件吗?

   更重要的是,总统不应该用他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交流吗?以他身居高位的身份,难道他不应该把最大限度的注意力用于思考和交流吗,难道他不应该摆脱旧式的报纸、电话等系统的束缚吗?在过去10年里,电子邮件以天文数字迅猛增长,显然是有道理的:它具有书写的优势——持久性,然而它又有口语的即时性。而且,它可以通达全球,容易搜寻。(关于电子邮件的演化和优势,详见Levinson,1997。)

   再者,这还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可能的话,难道总统不应该继续使用他感到舒服、早已习惯的传播系统吗?

   这就提出了一切媒介演化和采用的根本问题。我们开始和继续使用任何新媒介或新新媒介时,我们会逐渐习惯依靠它,就像依靠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和手指一样。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所示(1964),媒介像我们的“延伸”一样发挥作用——成了我们参与交流的肢体和头脑的替代品。

   如果剥夺一个人非常习惯使用的电子邮件,那就相当于他的心理和交流行为被截除了。最不想遭受这种严酷的、反效率举措的恐怕就是总统了。

   其次,巴拉克·奥巴马本人主张继续使用黑莓手机,他为新新媒介的使用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论点——简单地说就是用不受过滤的电子邮件与外界保持联系。2008年11月26日,他以当选总统的身份接受芭芭拉·沃尔特斯(Barbara Walters)采访时如是说。他告诉沃尔特斯:“我在摸索,除了白宫办公室的十来个人之外,如何从外界得到信息,因为我认为对总统而言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脱离人们日常经历的东西。”(Obama,2008年11月26日)2009年1月7日,他接受CNBC-TV的约翰·哈伍德(John Harwood)的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以硬汉演员查尔顿·赫斯顿(Charlton Heston)快枪手那样的姿态干脆利落地说:他们想拿走我手里的黑莓手机“还得绞尽脑汁”。换句话说,当选总统不仅在组建外交内政的班子时,不仅要网罗劝谏他的对手,而且要网罗到最精明的专家。此外,他还要努力保持通讯畅通,向外界非专家型的人们开放,换句话说,他要向博客、维基网、推特网的逻辑开放,向非专家意见的革命举措开放。这就是新新媒介的民主化标志(“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生产者”)。这就是辅助他当选的逻辑,也就是本书的焦点。

   麦克·艾伦(Mike Allen)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同样的逻辑,他是“政治博客”网的首席记者。2008年11月26日,他对MSNBC的主持人诺拉·奥唐奈说:“受聘的专家不情愿向老板讲实话……更不情愿对美国总统讲真话。”奥巴马总统需要新新媒介,他要避免天灾人祸时的信息泡沫,布什政府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反应之所以迟钝,就是因为信息泡沫。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好,纽约市格林堡的镇长保罗·费纳也好(我们在第2章看到,他发布博客,依靠选民对他的匿名评论来了解情况)——我们的领袖和代表将要发现,通过新新媒介与人民保持联系会越来越不可或缺。请注意,这和一方面跟随民意调查、另一方面听从专家建议大不相同。通过黑莓手机与政府外的人保持联系能提供洞见,接触那些“不在雷达上显示的思想”,也许这样的举措会拯救世界,这种可能性是可以想象的。

   再次,奥巴马就职前两天,2009年1月18日下午1:45分,MSNBC的主持人诺拉·奥唐奈报道说:“律师们”告诉奥巴马及其班子,他们可以保留黑莓手机,但不能将其用于即时通讯。律师们认为,即时通讯可能会使黑客看到“令人尴尬”的短信。如果他们担心的是粗俗的语言比如白宫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的粗话,公众早晚总是能听说这种粗话的,拉汉姆数据中心(rahmfacts.com)就搜集了有许多这样的例证。

   最后,2009年1月21日上午11:50分,马克·安宾德(Marc Ambinder)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网络版上报道说,虽然有一种“超级保密的外包袋,奥巴马还是得到他的黑莓手机了”,但只能用于“日常和个人的短信”。这个极好的例证,说明人类(在这个故事里是总统)要操纵技术,而不是由于担心出问题就让技术来驾驭我们。

  12.5白宫从Web 2.0的“黑暗时代”走向新新媒介

   奥巴马总统成功说服了态度谨慎和习于惯性的律师,保住了自己的黑莓手机。入主白宫时,他的工作人员发现,其内部通讯系统还困在“技术黑暗时代”(Kornblut,2009;Patterson,2009),尚未开通脸谱网和推特网,连谷歌邮箱都没有。

   在拥抱新新媒介方面,法律总是速度最慢的要素。印刷术使文字标准化之前,口头君子协定比书面条约更具有约束力。几十年来,数字合约始终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是白纸黑字签名,什么才是有效力和约束力的签名始终要冒出来(关于初期出现的问题,详见Wright & Winn,1988)。

   然而,法律或早或迟总是要赶上技术的。到2009年2月,新新媒介已经在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领域取得突破。共和党人与奥巴马总统会见时一边听一边写微博(Goddard,2009)。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亚利桑那州共和党人)、克莱尔·麦卡斯基(Claire McCaskill,密苏里州州共和党人)和马克·沃纳(Mark Warner,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人)开了微博账号。谁能知道,当你读这本书时,有多少参议员已经在写微博呢。到2009年年底,很可能每一位众议员和参议员都在写微博了。脸谱网上的“百万大军支持奥巴马”小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还在继续发展壮大,到2009年5月,它已拥有1027000名成员。

   如今,美国和世界正在抗击2008年秋季袭来的经济危机,新新媒介对每个人的吸引力都在空前增长。当金钱紧缺时,自由更具有吸引力了。

   但新新媒介的成本是一个持久的问题,这是新新媒介的重要一面,看来完全免费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个问题,新新媒介绝不可能存在了。

   在最后一章里,我们将简略地审视新新媒介赖以运行的硬件。

  13硬件

   本书的焦点自始至终是系统(旧称为软件),系统使新新媒介成为可能,新新媒介靠系统运行。博客地、维基网、掘客网、脸谱网、聚友网、推特网等都是计算机程序,各自以独特而复杂的方式组织信息。博文是否容许评语、在网页上嵌入YouTube视频、任何读者多多少少都可以在维基网上编辑和增写、掘客网的“交友”特征、聚友网和脸谱网上的个人网页、有链接和无链接的简短微博、“第二人生”的“化身”世界——所有这些新新媒介的特征全都靠软件(系统)的特殊代码和设计而成立。

   硬件当然也不可或缺,并且在新新媒介运行的两个节点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系统(软件)必须要寄生于中央计算机。使用者看不见中央计算机之类的硬件,他们耳闻目睹的仅仅是“界面”即博客、维基网或脸谱网的系统。因此,本书没必要讲解硬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各种文献,比如维基服务器(2009)、贾斯廷·史密斯(Justin Smith,2008)、雷顿和布拉泽斯(Layton & Brothers,2007)的文章。这些文献都检视复杂的“服务器”,服务器不仅使新新媒介运转,而且使旧媒介运转,同样使今日世界的许多其他事物比如银行系统运转。

   但在硬件领域的另一端,我们看见人们用来阅读、书写、观看、聆听和生产新新媒介的技术,也就是我们握在手里的设备。有了这些设备,我们就能用新新媒介工作和游戏了。有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或类似手机的设备,我们就可以阅读或撰写博客、观赏优视网上的视频、收发微博了。

   新新媒介出现之前,这些硬件设备就已经存在。但便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在新新媒介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关于移动通讯媒介的演化,见Levinson:“Cellphone: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Mobile Medium”,2004)。无论你是在脸谱网上给朋友发短信、在维基网上查阅资料或进行编辑、在掘客网上评论别人的文章,你能在自己选择的任何时间地点从事这些活动,这就是新新媒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007年7月,第一只iPhone手机问世。那时,新新媒介的引擎进步神速,捕捉并促成了移动性和使用者控制力的联姻。我们可以说,有了iPhone以后,我们第一次有了一种特殊设计的独特设备,它使我们能随时、随地、随意使用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了。

   当然,微博的固有属性是移动。你能在移动的手机和黑莓手机上写微博,移动性似乎是微博系统的界定性特征。2008年8月20日,维基网系统实现了移动性——你可以用iPhone免费上网快速浏览维基网了(Pash,2008年8月20日)。这是一个前奏,2008年12月15日,“维基网正式推出移动版”(Pash),这是一个特别适合iPhone和移动上网的版本。2005年5月,“博客地”推出“移动博客”;2007年9月,谷歌推出“含移动内容的广告圣”。自2006年起,聚友网有了移动功能;2007年,脸谱网也紧跟其后。优视网是2007年7月刚问世的第一只iPhone利用的系统,引人注目。

   新新媒介的移动应用和移动性硬件互相促进,形成显著而强大的互相推进关系:新新媒介的移动应用功能越好,拥有“酷”型移动设备的刺激就越大;反过来,移动设备越好,开发新新媒介移动应用功能所受的刺激就越大。一种移动设备激发了新新媒介的狂潮,成为典型的新新媒介,这就是人人手握怀揣的iPhone。它比其他任何移动设备都略胜一筹。

  13.1iPhone手机和移动媒介出现的必然性

   1979年,我在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里写道:“媒介的无线性、便携性演化应该继续展开,直到个人能获取地球上的一切信息,而且是从任何地方去获取信息,所谓任何地方包括家里和户外,当然还包括这颗行星之外的广袤宇宙。”(p.275)接着的下一页又说:“‘系统’的系统……将使个人无限制地获取全球范围的信息;迄今为止,个人只能享受到近在身旁的物质环境里的信息。”

   iPhone在2007年的问世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必然性来自我所谓的“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的媒介演化。这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博士论文《人类历程回放》里创建、发展和命名的理论,本书第2章略有提及。Anthropotropic里的“anthro”是人,“tropic”是走势,媒介的演化就像植物趋向太阳(heliotropic)一样。我发现,在媒介的演化过程中,在一个接一个的发明中,媒介的功能越来越人性化。起初静态、黑白、无声的摄影术变成有声有色的电影,变成我们很容易收发的静照,就像打电话一样容易。起初的电话是使电报更人性化的新技术;电报用莫尔斯电码,是抽象的书写,是对口语的抽象而不是自然的表达。我的《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Levinson,1997)对“人性化趋势”理论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iPhone开始满足人类悠久的信息需求:我们需要任何信息和一切信息,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只要信息存在我们就要去寻求。和一切人性化趋势媒介一样,iPhone实现了我们想象的景观——把报纸、视频、网页、聚友网和脸谱网上的朋友、微博和博客带进我们手中那块小小的屏幕上。此前,只有回家、在办公室或有电脑的地方,我们才不至于只能想念或想象这一景观。总体上对生活而言,《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的名句“你不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但就信息而言,iPhone使这句名言不那么正确了。

  13.2移动性能的代价

   但iPhone花钱不少,几百美元一只肯定不能说便宜。昂贵一直是电子媒介的“软肋”,从广播电视开始就是这样的,这就是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教益的代价。固然,我们收听的音乐和谈话节目,我们在电视网(非有线电视或直播电视公司)上收看节目是免费的,不像书籍和报纸要花钱买,然而,我们买电视机付出的金钱大大超过了大多数书籍或任何报纸的花销。

   新新媒介继承了这一电子媒介传统,但正在失去一大捎带的优势:在已经拥有并使用的旧设备比如电脑上,免费收发电子邮件的优势就失去了。用笔记本电脑写博客、看优视网、维基网或脸谱网或收发微博时,如果你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所有这些新新媒介活动都是免费的。相反,如果你不得不买移动设备,如果使用移动设备每月要付服务费,移动媒介上的移动服务就与免费服务及其优势背道而驰了。

   iPhone、黑莓和类似的更有活力的手机正在与所谓“互联网……这一捉摸不定的自由土地”(Anderson,2008)迎头相撞吗?2008年最后一季度,手机的销售量下降了12%,但包括iPhone在内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s)在北美的销售却上升了70%(Reardon,2009)。这说明,配有移动引用软件的新新媒介具有强大的诱惑力,足以抵消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使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影响。

   截至本书完稿的2009年5月,经济危机将延续多久、烈度多大还很不明朗。如果经济危机继续并恶化,我们将看到新型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下降,人们可能会依靠旧款的移动设备,继续用已有的手机,或者愿意买二手货,又可能把重心放在有移动引用软件的旧款手机上。然而,公众对iPhone、黑莓等智能手机的喜爱很可能不会改变,因为智能手机赋予人自由,使人不必受家庭、办公室等传统传播场所的束缚,也不必受日常生活里许多其他场所的束缚;在手机和智能手机问世之前,这些场所对电子通讯是没有价值的。

  13.3新新媒介使无用之地变得有用

   我昨天下午乘电梯虚惊一场。在两层楼间,电梯卡住,一抖,然后才恢复上行。

   这禁不住想:移动媒介会使每个地方都更加有用。停顿的电梯、塞车时的汽车、无休止等候医生看病的候诊室——在所以这些地方,只要有一件无线移动设备,无论手机、黑莓或iPhone,原来的无用之地就变得有用了。

   结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享有日益增加的自主性和控制力。花钱配备具有新新媒介功能的便携工具就有意义了:当我们陷入一个无用的地方时,我们就有了很多选择——读博客、写博客、宣传博客,观赏优视网上的视频,阅读或撰写维基百科词条等(由于需要更大的带宽,“第二人生”尝试植入移动媒介是最不成功的——见Talamasca,2008)。

   我们无所事事时,那是因为我们不想做事,而不是环境迫使我们不能做事——这种情况日益清楚了。

  13.4汽车内、公园里和卧床上的智能手机

   2004年写《手机》时,我详细分析了移动电话如何使我们斩断脐带、摆脱家庭和办公室固定电话的束缚;手机使我们能到外部世界里去徜徉,或步行,或乘车兜风,使我们能靠说话或短信与我们需要联系的人保持接触。总的原理是,手机把我们从住宅和办公室里解放出来。我探索手机产生的一个后果:我们获得自由走向户外。

   当然,我们不在家或办公室的时候,也能用智能手机上嵌入的新新媒介。但由于我们想要看视频、播客和博客,想要联系聚友网和脸谱网上的朋友,想要写博客和微博,所以卧床也成了我们使用新新媒介的主要场所之一。实际上,卧床和公园离写字台的距离相等,不过,卧床、公园与写字台的功能大不相同,且指向不一样。智能手机造成的环境使我们使用新新媒介时既能享受更多的私密(卧床上),也能表现出更多的公开性(公园里)。

   自1929年特朗西通公司推出车载收音机以来,离家在外、离开办公室时,汽车就成了使用电子媒介的最普通的场所(Levinson,2004)。但收音机是个特例,至少对开车人比较特殊,因为他可以边听收音机边开车,看路况,可以注意看其他东西。相反,如果开车时看电视剧或在iPhone上看优视网视频,那就是走向最可怕灾难的捷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两个地方,不能同时仔细看两个事物。同理,开车人读网上报纸和博客、查维基网也不安全,在维基网上写作和编辑更不安全。因此,正如我们在第10章里所见,我们开车时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欣赏的新媒介就只有播客了。另一方面,乘车的人倒是可以安全地用智能手机阅读、书写、观赏或与其他新新媒介互动。

   在住宅和办公室外使用新新媒介的便捷性日益增加,但这种可能性多大程度上真能使人在汽车里、卧床上、公园里等地方使用新新媒介呢?坐在公园长椅上看书读报是一个悠久的传统,这就意味着,在公共场所用新新媒介阅读、书写和观赏的习俗会有光明的未来。除了录制播客以外,新新媒介都不需要说话,所以,智能手机上的新新媒介有一个胜过普通手机的优势:不打扰周围的人(关于使用手机的礼仪,见Levinson,2004)。网吧和星巴克里的无线网络可以被视为新新媒介走向公开场所的第一步——从星巴克里的笔记本电脑到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路程不远,第一步已经迈出了。

  13.5电池是新新媒介的软肋

   从20世纪50年代的半导体收音机算起,一切移动电子媒介的软肋都是电池。比如,iPhone的电池只能用30分钟,需要用插座或台式电脑充电。笔记本电脑能用的时间更短,需要频繁充电的弱点更是广为人知。因手机电池耗尽而死机已成为其“慢性病”。

   正如我们在第2章里所述,解决办法在于:在纸质媒体上阅读有胜过在屏幕上阅读的优势。纸质媒体只需要阳光或人工照明就可以阅读。从最终的结果看,智能手机以及正在与其融合的笔记本电脑都会用上“电池”,这些所谓电池靠阳光或环境光源充电。新技术使我们摆脱以前不太方便的技术,但通常会比较昂贵。和一切新技术一样,“智能电池”可能会比当前的“愚笨”电池贵得多。然而一旦实现标准化,智能电池就不再是移动媒介的薄弱环节了。

  网络公关 品牌维护 企业公关品牌维护方法个人公关

   网络公关营销 品牌公关营销公关营销策划

   危机公关 企业公关危机明星形象公关百度舆论覆盖个人形象公关

   网络公关方法 网络公关是什么危机公关教程品牌维护教程

   网络公关服务 企业公关服务品牌营销公关服务

   网络公关收费 品牌维护收费品牌营销收费

   公关方案 危机公关处理方案企业形象公关方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

   宝安网络公关南山网络公关福田网络公关罗湖网络公关龙岗网络公关盐田网络公关龙华网络公关光明网络公关坪山网络公关企业网络公关营销网络公关商城网络公关公明网络公关福永网络公关观澜网络公关品牌网络公关负面网络公关危机网络公关布吉网络公关华强北网络公关蛇口网络公关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公关方法>网络公关是什么 > 怎样处理网络危机公关?告诉你处理网络危机公关的基本方法 怎样处理网络危机公关?告诉你处理网络危机公关的基本方法

网络公关是什么日期:2019-03-05 浏览次数:

   网络危机公关指的是:随着网络舆论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网络危机公关更多的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对企业的相关品牌形象进行公关,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维护企业品牌在网络舆论中的正面形象,消除负面新闻。笔者是从事SEO的工作,今天就结合SEO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处理网络危机公关的几种方法。 以下是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整理的在处理网络危机公关的时候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网络水军
大家在网络里都见识到了一夜成名的网络一手,而这些一手真是出自于网络水军之手,那么在处理网络危机公关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水军来解决,通过这些水军的的新闻炒作以及文章正面宣传,达到产品的宣传效果,当铺天盖地的正面报道涌向消费者的时候,或许消费者也会为之一动。
二、利用SEO
大家都知道通过SEO可以使得关键词排名在搜索结果的靠前位置,而通过SEO可以将企业公关的相关关键词通过关键词优化的方法将正面新闻或者软文推向搜索结果的尽量靠前位置,比如通过分析消费者了解产品或者企业的搜索习惯以及相关的长尾关键词,而当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企业或者产品信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假使你搜索这些关键词的时候,发现你想了解的对象前几页全部是正面报道或者用户好评,你是否也会心动呢。
三、还是SEO
之所以和第三点要分开来写,是因为第三点通常是请SEO公司或者SEO团队来操作,而这一点是让SEOER自发参与为其进行SEO,比如组织SEO 比赛,前阵子SEO圈内出现的某某SEO比赛便是如此,比赛规则更是滑稽:时间紧迫,只限正面软文,网站形式不限等,完全是利用公开举行比赛的形式来达到自己公关的目的,虽然比赛前几名有奖金,但是说得难听点这就是把SEOER当成炮灰。
由于时间问题对网络公关的处理也就写了这么几点,虽然后面几点大同小异,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其实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做好保证让消费者一致好评,若能达到这样的口碑效应岂不是更好。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些帮助,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

会员头像

admin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