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一半人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适区的过程,职场真的很压抑很难受很痛苦吗?如果你这样觉得那说明你的工作错了,职场其实一样可以是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开心的,只要你找到了新的心理舒适区。
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为什么说学霸们的心理舒适区有问题呢?因为他们习惯的场景太窄了,把自己未来的路设计得太窄了。有些学霸积极考研,与其说是对学习有特别的爱好,不如说是面对职场的怯懦和拒绝,他们以为靠研究生的学历和成绩单就可以更胜一筹,殊不知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可以选择无数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的事情来做,在现有教育体系下,读研绝不是提升自己职场能力的最优选择,但他们甚至拒绝做这样的思考和判断,这就是躲在心理舒适区的一种典型症状。因为只有这个选择他们最熟悉,最擅长。
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怎么别扭怎么来,而是要想办法拓展和扩大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好好读书没有错,如果非要读研也不能说是错,但是不要让自己总是躲在一个很小的舒适区里出不来,要敢做一些改变的尝试,挑战一下自己之前胆怯的领域,这样对职场,对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
分享几点关于如何扩大心理舒适区的建议。
1.多参与分享,多上台演讲,能够克服演讲恐惧,对未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绝对大有帮助。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接触不同的人群,多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尝试和各种人沟通。试图理解更多以前无法理解的东西。
3.在合法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尝试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并尽量做好。
比如,组织一个主题社团,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义卖、慈善募捐等,做一些校园的小生意,接一些兼职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事情不一定为了赚钱,同样是为了锻炼自己去适应社会、理解社会,以及锻炼沟通和面对问题的能力。
4.适当学一点无聊没意义的东西,比如弹琴,下棋,绘画,等等。
扩大接触面和知识面,不要把所有的学习功利化。很多看上去没用的东西,很可能潜移默化地帮到你。
5.进入和浏览一些不同类型的社区,观察和参与一些职场人士的讨论,不要盲目用想象来猜测职场。
在职场,我们也是要不断摸索,寻找新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不代表你不累,不辛苦,但是如果你没有觉得工作很有趣很开心,说明你还没有找到。这个过程需要你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可能需要很多时间。
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
很多人觉得,我大学学了这个专业,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如果做别的行业,是不是就浪费了?是的,的确是浪费了,但是请相信我,就算你读得再好,其实到社会上,专业技能基本上还是白纸,有些基本功当然很重要,但其实跨行业也能用上,其他的那些,也真没那么浪费。此外,你要知道一点,大学教育一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在这个年代,新东西出来得太快,你要是等大学开课了再去搞,哪还有你的饭吃?
所有开辟性的新行业都面临一个问题,你根本没有对口的应届生可用,而恰恰这是新人最佳的时机。有一个算一个你们去看,那些茫然无知冲入新行业的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回报率远远超过那些在自己擅长领域因循守旧的家伙。回到十几年前,那些糊里糊涂去了百度,腾讯、阿里的,和按照自己职业规划去了知名外企的,谁的回报高?由于新领域人才紧缺,当时这些青涩的巨头的入门门槛比那些知名外企,不知道低了多少。那么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某个时段的特例,我个人认为,今天依然存在这样的窗口。
从二十年前市场对程序员的迫切需求,到十年前对产品人才的迫切需求,三五年前对移动开发技术的迫切需求,都体现这样一个规律。新兴领域激增的需求,没有传统的专业对口来满足,其人才的成长速度,薪酬的提升速度,都是惊人的。可能这话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信,二十年前程序员有多吃香,能独立完成项目的收入水平绝对是金领一族。第一批投入新兴领域的,其回报速度是惊人的,因循守旧就会错失机会。
回到正题,有些东西看上去很好,但适合不适合你呢?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跟小马过河一样,不去尝试,我也不能说你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不过请相信一点,95%的应届生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直到工作三五年后,我相信有一半人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什么是适合呢?就是工作虽然累,但是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就找到了。而在这之外,所谓你的对口专业,你的工作经验,你自以为你擅长的那些技能,其实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遇到合适的时机,勇敢地清空自己,从零开始,任何时候都可能有巨大的机会等着你。从我个人来说,就是因为自以为自己有不错的基础,有很好的起点,错过了太多这样的机会。
具体建议:
1.不断反思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认清自己的内心。
2.看未来,看方向,要知道未来在哪里,而不是只看现在是什么,看未来要有想象力和一定的理解力,其实并不难。
很多领域,你可能会觉得有很多公司在做,过热,或者说,有些看不清的东西,炒作太多,但是你看未来市场增量是多少,而当前市场盘子是多大,如果有十倍、百倍空间,你进入这个领域,机遇就比去饱和行业或传统领域要大。
很多时候,我们基于已有的问题和困境,而不敢
上一篇:要明确核心用户群体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