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离不开苹果
好之处,若能改善,就是一个竞争机会。但很多厂商认为已经做得很好了,可他们不知道顾客可能是在忍受你的产品。如果竞争者加以改善,那就会带来口碑。互联网时代,如果产品真的很好,口碑就会飞快传播,市场格局会加速从量变到质变。今天大家离不开苹果,离不开谷歌。用户想到的,你帮他做到,甚至用户没有想到的,你也帮他想到了。按这个思路走下去,总有一天用户也离不开你的产品。
为什么每次新浪微博的改版都能引起社会话题?为什么前不久微信断网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好的产品会像年轻人谈恋爱一样,“离不开、舍不得、放不下”。在这个基础上,你才有机会让他们“爱屋及乌”,再给用户推荐一款赚钱的产品,合理合法地从用户那里赚到钱。如果你推荐的产品照样让用户喜欢,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些企业的老板天天在屋里讨论怎么在用户和赚钱中找到平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公司做什么事永远要先考虑用户体验,先“放水养鱼”。
好的体验需要处处留心
很多人觉得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在开产品讨论会的时候才叫改善用户体验,下了班或者其他时候,这事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这种人很难做出优秀的产品。产品体验无处不在,任何事情可能都是产品体验。
比如坐航空公司的飞机,整个登机过程、机场安检的流程,都是用户体验。或者你不幸摔伤了腿,拄着拐杖去医院。虽然医院设备现代化了,但是传统医院的流程却一成不变。你永远不知道先到哪儿划价,然后再去交费、拍片子,让你拄着拐杖楼上楼下跑很多个来回。这种用户体验就很糟糕。
在著名的北京西直门的桥上,所有司机都觉得像走入了丛林一样会迷路。中国的路牌总是等你看清楚以后,才发现你上错了道路。而美国的路牌在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就提醒你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体验无处不在,如果你能够处处留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之后,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在抱怨的地方想想如何去改善用户体验。
你可以把这看成一种头脑体操:如果我是道路设计师,如果我来设计医院,如果我来设计遥控器、手机,我应该怎么做?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自己对体验的感觉的过程。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熟悉的领域认真发掘,就会发现处处留心皆体验。这是发现用户感受、培养用户心理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从更广义的角度说,我把产品体验的概念定义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公司的电梯设置,所有人都感觉很慢,那怎么办?已经不能再增加电梯了,也不能换成高速的。最后,一个产品经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等电梯的位置放置了几面镜子,女同事等电梯的时候可以顺道梳妆一下,男同事可以通过镜子偷看一下女生,消除等待过程中心理上的焦虑。
其实360产品解决的很多用户需求真的不是我在屋里闭门造车、灵光一闪、运筹帷幄出来的,而是在无数的案例中、实践中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出来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局限,即使我已经很有经验了,如果不是让我看到真实的用户,自己对着电脑坐上三天,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要做出好的产品,并不是只靠看几本书,听听我的演讲,看看张小龙的幻灯片,如果那样做产品这个世界就简单了。过去一个好的诗人,不是天天在屋里看《唐诗三百首》就能写出伟大的诗篇。他要有赤子之心,有胸怀,到处采风,游历名山大川,和朋友喝酒,像李白一样,才能有这种灵感。所以很多产品的灵感也是来自产品之外。据说苹果设计师到苹果之前,设计得最酷的产品是马桶,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怎么设计苹果的人是一个设计马桶的人?实际上你们不觉得二者在白色上能给人共同的灵感吗?
做产品需要“现场力”
现在的产品经理,如果有几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会有一个现象,就是“不讲人话”。比如我们的某款产品有个功能,名字叫作“让照片飞起来”。我问产品经理这是什么东西,他说就是可以把
上一篇:这使得记忆起来很难
下一篇:节点2:工资进一步向作业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