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创新是把A领域中靠谱的方法成功运用到
每个人关注的领域,个人能力和经验,都是有差别的,建立起专家组,让所有人都能随时和他们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有效解决创新中的难题和不确定的因素。
腾讯有一位Linux界的传奇大侠廖生苗(被同事尊称为廖大师),他参与开发的蓝点Linux是全球第一个内核汉化的Linux版本。他在腾讯是技术专家,没有管理职务,这样的身份让很多不同项目中的同事都会跑过去找他问问题,寻求他的帮助和建议。我也曾经请教过廖大师一些问题,大师给我的解答让我感到身边有专家真好:“根据你的业务模型和估算,用户规模×××万的时候同时在线大约×万,网络连接数×万,网卡的支撑能力是×,那么就需要×台接入服务器。每天有发帖操作用户的比例大约为×,平均发帖数×,平均内容长度为×,一天的存储量大约是×××。你们先申请×台服务器,够撑到年底做明年的预算了。”
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就要把他们标识出来,让所有人都能找到,这样大家有了问题才知道可以请教谁。另外,不要在这种请教中赋予专家权力,降低其他人请教专家时的心理压力,营造一种“纯学术讨论”的氛围。
鼓励对未完成工作的展示
我在腾讯战略发展部工作期间曾经体会过这种方法:我们有一个“周五挑战会”,在周五的下午邀请近期项目有更新的同事讲解他们的研究报告,所有人都对这些报告提出挑战,帮助写报告的同事开拓思路或完善细节。一开始我不太能接受“周五挑战会”,我只是拿出一个半成品却被挑这么多毛病,感觉很差。后来慢慢发现,完整的工作都是从半成品开始的,尽早接受挑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大家都是这样的过程,不用在意什么面子问题,就变成了“周五挑战会”的热情拥护者。
0.2.10节介绍的最小化可行产品,也是一种对未完成工作的展示,可以充分降低创新的风险。如果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具备这样的意识,大家的工作过程变得更透明,过程中的问题就能越早被发现。
鼓励沟通
有很多创新是把A领域中靠谱的方法成功运用到B领域后造成的。例如腾讯将电信行业的海量用户运营能力运用到即时通讯之后,创造出了比国内竞争对手支持更多人在线也更稳定的服务,赢得了用户。鼓励跨团队的沟通对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也能加速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经验分享
一个组织中关于决策的等级关系和关于彼此交流的人际结构是两码事。任何部门的成员都应该可以直接同任何其他部门的成员一起解决问题,而不需要经过“适当的”沟通渠道。“问题”几乎总是无法预计到的。处理众多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信任大家直接彼此合作解决困难,而不用忙于核对各种权限。
——Ed Catmull
抵制诱惑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发散性的思维,似乎到处都是机会,抵制这种发散带来的诱惑,把资源投入最好的想法中做透,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原则。
抵制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过滤,过滤得越充分,就越容易冷却对一些概念的热情。将用户体验和拉动加入到过滤因素后,我们得到下面这个过滤列表。
哪些用户可以通过产品受益,他们是男是女,年龄多大,有多少人?
这个产品概念为它的目标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产品所实现的价值如何传递给用户?如何拉动?如何转化目标用户?
如何建立和维护产品与每个用户之间关系?能否做到用户可接受的体验?
能获得收入吗?能否成为现金牛或平台?
实现这个产品概念,有哪些核心资源是已经具备的,哪些是欠缺的?
需要完成哪些关键任务才能达到里程碑?突破口是什么?
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吗?
上述问题共涉及哪些成本?
资源
本章内容
书目
工具网站
资讯网站
工具软件
产品经理社区
书目
第一组
《精益创业》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能够流行的确是有流行的道理,作者能够洞察问题,并且用词精准叙事鲜活,比我强太多了。
《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网页设计秘笈》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用户体验入门。
《写给大家看的Web 设计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非常非常基础的Web 知识,对互联网了解很少的话可以翻一下。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我写的书中没有介绍美学方面的内容,但是该书中有。
第二组
《GUI 设计禁忌》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丰富的用户体验案例。
《引爆流行》
中信出版社
联络员、内行和销售员的概念很适合互联网产品。
Getting Real
37signals
有中文在线版,似乎还没有中文实体书。
《定位》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产品需要在用户的脑海中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
第三组
《精通Web Analytics:来自专家的最佳Web 分析策略》(Web Analytics: An Hour a Day)
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站分析入门。
《蓝海战略》
商务印书馆
很多人说这本书是典型的知易行难类书籍,不过里面的思路和案例值得 一看。
《营销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营销方面的基础书籍。
邵博客
http://blog.si
上一篇:也可能会造成对其余人的相对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