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这个概念是由Ultima Online的制作人Richard Garr
间
电子邮件 2.5 44.5% QQ邮箱
网络购物 2.4 42.9% 淘宝
网络文学 2.3 41.4% 起点
网上银行 2.2 39.3% 招商银行
网上支付 2.2 39.1% 支付宝
论坛/BBS 1.5 26.5% 天涯
旅行预订 1.1 19.8% 12306
团购 0.8 14.8% 美团
网络炒股 0.3 6.1% 大智慧
练习题
中国目前有多少台iPhone,多少台Android手机?
某类产品的普及率高并不代表立即去做这类产品就一定能获得很多用户,还需要关注这类产品的集中度。比如即时通信,目前的集中度非常高,在没有实现即时通信软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之前,马太效应决定了哪一家的用户数最大哪一家的吸引力就最大,一个新的即时通信产品很难抢到增量网民也很难转化存量网民;而网络论坛这个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就比较低,不同兴趣的用户会聚集成无数个群组,新产品容易生存,但用户规模的天花板低。
这个产品概念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它被实践过吗?
如果一句话讲不清楚一个概念所能带来的好处,那么这个概念就有大问题,用户没有那么多耐心去理解你的概念。能够向多大范围的人群快速讲明白产品的好处,能够打动这中间的多少人,这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用户规模。
案例
Facebook中的动态新闻(News feed,参见图2-2-4)给用户带来了什么?
图2-2-4Facebook的实时动态
“News Feed highlights whats happening in your social circles on Facebook.(动态新闻展现你的Facebook社交圈中的新动向。)”——Ruchi Sanghvi(Facebook的Feed产品经理),2006年9月5日,[http://blog.facebook.com/ blog.php?post=2207967130](http://blog.facebook.com/ blog.php?post=2207967130)
产品概念是否被解释明白了,或者有没有被解释变形了,这些可以用“真实世界投射法”来验证(根据前面提到的 Stigler 定律,这个方法肯定不是我最早提出的,只是我至今没有找到它的原始出处)。真实世界投射法是指将互联网上的概念投射到真实世界中比较普遍的事务上,通过已经被验证的真实世界案例或规则来推断这个互联网产品概念的可行性。
在真实世界中,我们通过默默观察身边的朋友来获得他们的动向。比如小强今天早上胳膊上缠着纱布来上班,结合他昨天下班拎着足球走出办公室,可以推测他可能在踢球的时候受伤了。这种通过观察周围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叫周觉(Ambient awareness),周觉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提问和回答。在实时动态出现之前,我们想在互联网上关注好友的Blog、Twitter,就要一个一个地方跑去看,费时费力,而且网络上暴露出来的信息有限,很多事情还是要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即时通信去问。实时动态为我们提供了互联网上的周觉能力,它提供了一个集中且高效的观测中心,并且也致力于收集用户更多的线上线下行为(比如新结交了朋友、上传了照片、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等),从而能够让用户很轻松地默默关注网上的朋友。
魔兽世界中的副本(Instance dungeon)给用户带来什么?副本可以让用户在独有的私人地下城中进行更个人的体验。
副本这个概念是由Ultima Online的制作人Richard Garriott最早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MMORPG中众多玩家抢一个BOSS的问题。每个玩家都想杀死游戏中的大BOSS,如果游戏世界中只有一个大BOSS,那么大家只好排队去杀它,力气小的玩家还会被赶走,没有排队的资格。这就好比真实世界中只有一个电影院,大家要看《阿凡达》只能排队轮着看。实际上,真实世界中有无数个电影院,想看《阿凡达》的人可以随时买票进入其中的一个电影院进行体验。副本就是游戏中的电影院,每个副本中都有大BOSS的拷贝,玩家可以随时进入副本进行体验,不用排队,互不干扰。
练习题
微信为它的目标用户带来什么?微信的目标用户是否可以细分为几类?
概念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寻找概念的原始出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概念。一个概念经过几个国家的反复实践,可能已经变得很庞大很复杂,难以辨识它主要能为目标用户带来什么。如果找到概念的源头,就比较容易看清知识社区的核心就是“由用户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知识库,进而提供搜索”。
现在说起知识搜索,国内的最佳实践可能是“百度知道”,“百度知道”的概念来自于哪里呢?国内的最佳实践并不等于全球范围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已经在别处产生显著效果并且能够适用于此处的优秀实践),它可能对全球最佳实践做了裁减和变形(其中本地化性质的变形是值得借鉴的),了解全球范围的最佳实践可以令产品的起点更高。
2005年7月,百度推出“知道”。
2004年11月,新浪推出“爱问”。
2002年10月,Naver推出了具有知识问答、烦恼问答(加入了娱乐化概念的知识搜索)和开放辞典等模块的“知识iN”,并将“知识iN”与自己的综合搜索相结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0年10月,DBDIC将Ask Bar模式引入韩国。
2000年2月,美国的Ask Bar发明知识搜索,具有知识问答和搜索功能。
练习题
微信这款产品的概念出自哪里,全球最佳实践是什么?
上一篇:这是成长社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