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国内知名的职场教育品牌
续高质量的PPT作品,在新浪微博上时常引起大量转发,形成国内知名的职场教育品牌。
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若不能持续提供价值,社群的活跃度会慢慢下降,最后沦为广告群。没有足够价值的社群迟早会被解散,也有一些人会屏蔽群,再去加入一个新的群或选择创建一个新群。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出现,优秀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价值,如坚持定期分享、某些行业群定期可以接单等。
所以,“输出”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好的社群里所有的成员都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高质量输出,能够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
4.运营——决定社群的寿命
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运营(Operate),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不经过运营管理的社群很难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从始至终通过运营要建立如下“四感”。
① 仪式感。如加入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
② 参与感。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③ 组织感。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的战斗力。
④ 归属感。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的凝聚力。
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这“四感”有了规范,有了质量,有了战斗力,有了凝聚力,就可能持续运营?
5.复制——决定社群的规模
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复制(Copy),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过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复制”这一层,有这样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过复制而扩大社群规模?
人们有时候会有一种误区,认为没有几万人都不好意思称为社群。其实经过前面4个维度考验的群,完全可以称为社群了,小而美也是一种,而且大多存活得还比较久。
现在很多人进入一个人数很多的群,第一件事是遴选信息的成本高,人员相互认知成本也高。
相反,小圈子里,人员较少,大家的话题相对集中,所以小圈子里人人都容易活跃起来。从微信群、QQ群等社群的大数据中发现,90%的用户在不足20个人的小群里活跃。人人都想组建人多的大社群,但是许多大社群非常不活跃,如图1-2所示。
图1-2
所以社群规模要看社群的成长阶段,每一个社群都有一定的成长周期,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社群,越可能永远只是为新手用户提供服务,在过滤优质信息上有很大的难度,这样的群如果不控制活跃度,看着每天的信息不少,但是信息价值太小。这也会导致高价值成员沉默或者离开,社群价值就无法得到提高。
那么就要明确扩大规模是为了什么?扩大规模之后能解决什么瓶颈?社群定位适合扩大规模吗……这些问题要先进行思考,盲目复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第二,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维护大规模的社群?
复制不是即兴的事情,而是要综合人力、财力、物力与精力等多角度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
如从一家小米粉店发展到中国互联网社群餐饮第一品牌的伏牛堂霸蛮社,号称是有20万年轻人的社群,曾尝试做一场50万人的线上发布会,微信群发布会最后只来了7万人,但仅仅是7万人就出现失控的局面,反而给品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之后伏牛堂管理团队复盘,开始严格控制霸蛮社的规模和质量。
所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更多的投入,那么相应的投入产出比是否能够支撑社群一直维护下去要考虑清楚。
1.3 社群营销的价值
课堂讨论
身边有哪些行业与产品正在使用社群营销进行传播?它们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什么样的?这与其他使用传统营销方式的企业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社群营销的价值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感受品牌温度
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塑造的形象必须被周围大众广泛接受并长期认同,而社群的形态便于公司产品直接展示自身鲜明的个性和情感特征,让用户可以感受品牌的温度。
2.刺激产品销售
不论是基于共同兴趣的学习型社群,还是基于个人目的的运动塑身群,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每天的社群营销活动感染,能够激发人们的购买冲动,通过社群发布产品的信息或者发起购买产品,就这样实现了有性格的产品销售。
3.维护顾客黏性
在传统的营销环境中,产品售出后,除了退换货,似乎和客户已断了链接,而社群则是要圈住用户,让其更深度地参与到企业产品的反馈升级以及品牌推广中来,把用户当成自己的家人来爱护,从而使其爱上企业,主动为品牌助力。
1.4 用ISOOC模型评估社群的质量
1.秋叶PPT
秋叶团队是致力于在线教育的一个互联网社群,主要受众为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目前课程学员超过9万人,主推“和秋叶一起学PPT”“和秋叶一起学职场技能”“和阿文一起学信息图表”等课程。
秋叶的社群分以下两块。
第一块为69人组成的核心群,各有擅长的领域,在一起经常能碰出很多绝妙的创意或想法,基于互联网众包协作开发课程,做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写累计下载量过百万的电子书……
第二块为PPT爱好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课程学员,还有很多
上一篇:一位普通员工建立100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