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员工建立100个群
社群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有以下这些寻找方式。
(1)真爱聚拢法
社群一开始找人时其实很难,没有人气的群是没人愿意加的。最开始的方式只能是邀请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只要先进来,帮忙撑场面,有了基础的量,再慢慢通过活动、分享等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此外,可以从老用户以及真爱粉中挑选,要更多地留意那些喜欢产品、常来互动、多次购买并推荐给朋友的用户,这样的用户需要客服人员在平常的接待过程中及时发现。在沟通或回访客户的过程中不只是谈产品,更要沟通感情,深度聆听客户的需求与反馈,并与他们成为朋友。
如最初做小米手机系统时,雷军下达了一个指标:不花钱将MIUI做到拥有100万个用户。于是,MIUI负责人黎万强满世界进手机论坛,找资深用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手机论坛灌水发广告,并精心挑选了100位超级用户来参与 MIUI的反馈。
真爱粉们难免在一些看问题的角度上不够客观,因此一些有想法、能提意见,甚至有一点点“刺头”的人,也是种子用户应该考虑吸收的对象。
(2)影响力聚拢法
一般来讲,只要有“同好”,就有建立社群的基础。在“同好”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有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袖振臂一呼,组建最初的社群班子就比较容易一些。
通常来说,在某一领域拥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组织,更易建立起垂直领域的社群。很多企业建立社群的尝试失败,就是因为群里没有灵魂人物。一位普通员工建立100个群,顶多是100个微社区,除非这个人真正具有影响力。
对于企业而言,做一个社群最大的难点就是,精神领袖很难是企业,必须是人。但是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产品找到产品的发烧级玩家,让这样的玩家成为自己运营的社群里的精神领袖,这样就可以完成社群领袖的培养。
如秋叶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方式积累起一定的个人影响力后,先通过发起“一页纸PPT大赛”的方式发现高手,然后邀请他们加入QQ群,慢慢培养成员之间的感情。
(3)线上标签筛选法
互联网上有大量可以聚集某一特征人群的场景,如通过线上一场某主题的分享吸引,如在某一人物的微博下热评的粉丝中逐个邀约,如寻找某种特定风格网站的用户……找好自己的定位,寻找这些场景,通过互动连接他们。第一批成员聚集起来或许会花一点时间,但是打好基础是非常划算的。如新浪微博通过微博标签筛选出微博高校教师,组建了一个高校教师微博群,来引导大家互相认识、交流、投稿。
(4)线下场景切入法
有一个做母婴类专营店的朋友用了15天时间,通过建立社群的方式完成了12万元的销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是做母婴用品的,他自己也没有互联网上的资源,所以就选择从线下场景切入,用场景找到潜在的目标顾客。需要母婴用品的人在购买之前会去哪儿?妇幼保健院、儿童娱乐场、早教中心……通过这些线下场合很容易找到他们。然后通过“入群就送价值58元的公仔书包”这样的方式,10天就建起了300多人的妈妈群,不但极其精准,而且都在线下见过面,信任连接更强。
在送礼取得信任的基础上,他先进行了试探性销售——价值300元的家庭摄影在群里只需98元就可以获得,一个月后安排拍照,拍照结束后返还98元。这一下子带来了127位社群付费客户。这个98元返还的意义就是试探性销售,以降低消费门槛,获得更高的信任授权,有了信任授权就有利于提高单价。要知道,当消费者开始愿意在你这里为一个低价位产品买单时,就意味着倾向于在你这里消费更多的产品。随后,他以6折的尿不湿为流量产品完成到店导流,有237人到店消费,销售额共计12万元。这家连锁店就这样用O2O模式为社群做导流,在传统零售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做到了销售额增长翻倍的成绩。
实战训练
社群达人 V先生设计过一种“快闪群”的社群玩法,如图2-22所示。
他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一个群聊二维码,说明建立该群的目的(如讨论某个热点新闻、推荐好的文章、用方言读诗等),并附有加入此群的规则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快闪群在晚上8:00—10:00间发起,每期会存活3个小时左右,到了时间点就解散。
图2-22
据V先生描述,“快闪群”的活跃度很高,质量也不错,原因如下。
第一,晚上8点也是大多数人在忙完工作后比较充裕的时段,与不同的人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其实也是一种休息。
第二,由于有时间限制,成员就有了一种“仪式感”,所以成员都比较珍惜,参与度就比较高,发言的质量也很高。
V 先生通过朋友圈不断地发起不同主题的快闪群,其实相当于搭建了一个供了解每位参与者的性格、行业、爱好等的平台,大家通过不断参与各个快闪群,相互连接,碰撞出机会。
请思考:V先生的快闪群是如何选择平台和吸引种子用户的?在提升活跃度方面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2.4 输出——形成社群的对外品牌
1.打造社群品牌自媒体
要做到好的输出矩阵,需要“四化”。
(1)全民化——全员开花而不是一枝独秀
① 社群中的核心人物很关
上一篇:从我们的产品形态来说
下一篇:形成国内知名的职场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