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 Lian Wang _ - Hu Xiu_62
五、从股权降格为电子产品预售的众筹
众筹曾被国内市场寄予厚望。然而在股权众筹屡屡受挫之后,国内众筹甚至没法复制一个能为奇思妙想提供舞台的Kickstarter,而是迅速陷入高速复制和激烈竞争的电子产品市场,成为一种吸引注意力的预售网站。如果真像老外们那样想通过众筹网站实现奇思妙想,可能的结果要么是你得有实力先把产品生产生产出来,要么是更有实力的大厂商会帮你把你的创意生产出来。
即便如此,2015年的众筹仍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即便是预售类众筹,也有可能成为聚集用户流量的兴趣社区而非单纯消耗流量的电商。至于股权类众筹,仍然要等监管政策放行之后才有资格谈商业模式。
六、闪耀技术光芒的比特币
2014年比特币最疯狂的时候,我曾经在知乎上与比特币专家们有过很多争论。争论中我很惊奇地发现,那些信仰比特币的专家缺乏基本的金融学知识,不仅认为通缩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甚至敢说通缩没什么大不了。也正是这样一群中国炒家,把中本聪原本指望人人都能用自己家用电脑参与同时保障自由交易清算的比特币挖矿体系,用专用矿机和大型矿场冲击得一塌糊涂。
比特币可能失败,但是中本聪等顶级黑客们留下的算法和创意不会失败。作为彻底去中心化的尝试,比特币只是一个开始。在比特币被爆炒的几年里,各种山寨币和新模式都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不断在比特币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算法改进。新的算法如果能在去中心化和引入金融机构成为中心之间找到平衡,我认为会有了不起的新产品诞生。
正因为如此,我才把比特币这个近来有点销声匿迹领域放在最后。中国互联网不缺能挣大钱的企业,也不缺迅速引进和改良商业模式的高执行力人才,更不缺源源不断提供励志鸡汤的高管,唯独缺少像中本聪这样提供全新思路、全新算法并且为互联网打开一片全新世界的黑客。希望我们能在预测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之外,早日有底气预测中国黑客的创新工作。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
扫二维码分享本篇文章
互联网金融:逆袭、普惠,#还是众生平等
本文作者王康的思想力量,发表于2015年3月7日
无数的生物生活在浩瀚的海洋里。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仍不清楚,海洋的深处是否还有我们压根不知道的生物存在。
一直有一个感觉,如果有什么自然界的东西可以来对比互联网的话,那么就是海洋了。
互联网也是如此。文艺青年、2B青年、脑残粉、杀玛特……。这些在前互联网时代,可能压根没有话语权,也不是影响力中心的边缘群体和亚文化群体,成为主导互联网思辨和共识的一个重要力量。
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因为在绝对数量上有绝对优势。中国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投射,是一个巨大的、熙熙攘攘、去中心化的“操场”,就像《三体》小说里的“二向箔”造成的二维效果,而不是传统中国金字塔式的精英社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上的中国是一个各种人群比较平等,更接近理想状态的民主社会。
互联网对于社会的改造,大致如此。
从另一个维度考察,电商对传统零售体系的冲击和改造,也是直截了当地压平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所有环节。亚马逊、淘宝和小米,让大的分销商体系如沃尔玛、苏宁和手机大盘商们失去了很大的话语权。
那么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的改造,是否也会如同互联网对于社会结构,电商对于传统分销体系的改造呢?
从金融的历史和起源来判断,极有可能我们也会遇到这个历史的进程。
金融的一个特征是信息链条很长,且不对称。例如证券市场上利用内部消息谋取巨大利益的老鼠仓。投资银行家设立并购基金,通过拆分企业主业,分拆出售而获得巨额利润等,都是通过信息不对称或者别人不知道的隐含信息,而获得暴利。
金融的第二个特征是大体量资本和大型公司的垄断性机会。
从金融效率上来说,显然大体量资本更容易获得不一般的投资或者交易机会。上市公司的大型增发,或者在大型工程中的银团贷款,就是大体量资本垄断力量的一种肌肉展示。综合性业务越齐全的公司,如金融控股型的花旗集团等,业务遍布金融行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越能够猎食大型的金融业务。相比之下,独立性的业务,无论是信托公司、投资银行还是公募基金,都很少会能在大型的融资机会中获得业务机会,最多也就能够分到一点点小型业务。
简单地说,这更像是一个丛林,或者是一个生态体系。
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有可能会改变金融行业的这两大特征。
对于信息不对称——在新闻和信息以光速传递而且足够丰裕的互联网上,单个投资人和投资人群体的决策,更有能力地贴合“理性投资人”和“有效市场假说”。
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有Lazarrd兄弟靠信鸽赶在报纸投递之前进行股市投资发财的“神话”。专业垂直兴趣社团的深度研究,更是时常超过专业分析师团队的分析能力。
而互联网带来的“投资机会-投资者”之间的直接对接,也会去掉一切媒介的价值,将过去依靠“资本肌肉”生存的机构“恐龙化”。
例如,如果巴菲特直接向全球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