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本测量原则
无法满足,所以,必须要提前沟通,避免资源准备好之后又重新检视需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测试
当设计人员开始视觉设计、开发人员开始写活动代码,运营人员就该和测试人员好好聊一聊上线检查单和测试任务了。上线检查单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
各条线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是否有延迟,完成进度如何。
需求实现完成度,有没有遗漏的需求。
上线前各方资源准备情况的检查,比如:广告排期是什么时候,联系人是谁,广告位在什么位置,会展示几天;EDM模板准备好了没有,文案确认人是谁;数据监控的负责人是谁,有哪些数据项统计,有没有定时报表;如果活动出现异常,运维人员应该通知谁,解决方案是什么;等等。
活动终于如期上线,你觉得松了一口气了,对吗?别着急,每天的监控数据请过目,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并联系相关同事解决,如果活动效果不好,那你要想办法找到问题所在,然后调整文案、增加曝光,奖品加码……你有多少种解决方案,都使出来吧!
活动结束了,运营人员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赶紧去写活动总结吧。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提炼出来的经验,才是活动运营人员的宝贵财富。
写一份靠谱的活动总结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做活动也是如此。本章开篇我们已经列出了活动运营的几个阶段(见图4–1)。
这个小节,我们就来谈一谈效果评估,这里涉及活动总结报告的撰写。
首先,我必须声明两点:第一,所谓活动的效果评估,绝不仅仅是活动之后写一篇活动报告这样简单,活动总结报告的要求是言之有物,对以后的活动运营有指导作用。第二,效果评估更多的是为了从一次活动中得出经验和教训,有助于以后的活动运营效果的提升,而不是为了追究活动效果不佳的责任,或者美化活动效果以得到奖励。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
活动总结的格式与内容
其实,活动总结没有固定格式,你可以使用Word文档、PPT或者Excel,甚至思维导图,来进行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的内容应当包含: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效果、经验教训。看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对于前两点,你需要对照最初活动设计的策划案,确认哪些需求实现了,哪些需求没有实现,以及有没有按时上线或者变更需求,这些都需要如实的反馈。
对于后两点,就比较考验功力了。要考察活动效果,首先你得了解数据的情况;同时你还得知道数据波动的原因,其中有哪些是自然波动,有哪些是做了调整导致的,还有哪些是外因所致,哪些原因是不可抗力;知道了数据波动的原因之后,你要对导致数据波动的原因的主次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什么因素对数据影响最大,哪些因素几乎没有影响,哪些是正面影响,哪些是负面影响。如果你无法知道这些,那么你也不会从中收获经验和教训。
活动总结的关键与核心
坦白说,一份活动总结中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你对活动效果的判定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对于经验和教训,我的建议是:大胆假设,积极再现。
举个例子,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活动启动时效果一般,上线一段时间出现了峰值,然后回落。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考虑:第一,启动效果一般,可能是因为预热期过短或者过长,下次做活动的时候应当适当调整预热期的时间。第二,如果出现峰值并非运营人员主动促成,而是活动本身周期性因素导致的,那么下一次活动时,运营人员可以主动采取措施延缓峰值回落,比如采用即时开奖,大奖即时呈现给用户的方法。
我在盛大积分工作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在活动标题栏上做跑马灯,将获得较好奖励的用户的中奖情况滚动播出,效果很好。虽然视觉上有一些山寨感,但瑕不掩瑜,我们不怕长得丑,而是怕别人不知道活动发出了大奖。
当然,上述只是大致描述一下思路,实际的活动总结肯定比这种理想状态要复杂得多。
如果要足够细致的对活动进行总结,我们之前提到的活动数据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关系到如何判定活动效果的好坏。我们在这里讨论两个原则。
成本测量原则
所谓成本测量原则,是指在活动设计阶段,设定一个总成本、人均成本以及活动目标值,活动结束时,考核成本是否在预期成本以内。
本活动预计可以带来10 000名注册用户,活动奖品总成本100 000元人民币。那么可知,总成本是10万元人民币,一个新注册用户的成本平均是10元人民币。
如果你花了8万元,带来了20 000名注册用户,那么这个活动效果是超出预期的。
如果你花了6万元,但只带来了5 000名注册用户,那么这个效果就需要运营人员反思了。
成本测量原则的预期是:将活动总成本控制在预算总成本以内,不超发,同时单个指标的成本越低越好。
KPI达成原则
KPI达成原则,是指在活动设计阶段,虽然提出了总成本和人均成本,但同时也提出了活动目标值,活动结束时,考核是否达成了活动的KPI。
还是上一个活动:
本活动预计可以带来10 000名注册用户,活动奖品总成本100 000元人民币。结果,由于某些原因,成本没有控制住,超发了10万元人民币,但是这个活动却因为超发的10万元人民币多带来了20
下一篇:与这些服务保持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