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 Qun Ying Xiao Yu Yun Ying - Qin Yang_29
奖项颁发严谨而公正,如“分享奖”会由大家投票选出,这21天打卡内容输出质量最高的伙伴将获得大红包;其他奖项则由执勤人提名,根据大家的打卡统计、内容、用心程度综合选出,群颁奖采用悬念制,往往会请大家竞猜,而获奖人一般都令人信服,如图3-8所示。
图3-8
颁奖礼结束后,吉吉还向大家发放整理过的21天打卡的精华总结,并按类别编辑好,如阅读书单(推介理由)、影单(推介理由)、金句收集、好文目录、好用App公众号合集等。在打卡群,所有人都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与贡献者。获奖证书如图3-9所示。
(5)迭代制
规则持续迭代升级。迄今为止,“吉吉21天打卡群”没有一轮的打卡规则是完全延续上轮的,每次都会调整一些方面,或增加板块、提升活跃度与体验感,或删减效果不好的板块,降低沟通成本。通常管理团队会在每轮运营的过程中,记录大家反馈的问题,并在下轮群规改进时做优化。
图3-9
2.打卡的运营分工
社群打卡一般是个长线且很烦琐的过程,对于主题明确、统一打卡内容的群,最重要的是按照时间轴,做好纵向的管理分配,如结构思考力社群的“每日一问”打卡活动,包括选题、公告、点评、收集、评优等工作,一般会在上午由一位导师提出问题,当天社群成员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打卡,分享自己的答案。执勤人会把全部打卡素材的 Excel文件,提供给导师一份,之后,针对大家打卡内容,导师团会进行反馈,分工如图3-10所示。
图3-10
但是,对于规则多、分组设置、环节丰富的打卡社群来说,这意味着运营管理难度加大。如果要维持比较高的水准,激励大家持续输出有质量的打卡内容,就需要多名管理人员投入相当多的时间,配合得当、分工明确,而最重要的是用心。如“吉吉21天打卡群”,以2016年12月第20轮打卡为例,同时有6个主题小组以及一个分享大群在运营,总人数200人。
(1)运营架构
吉吉的核心管理团队人数,因参与人数而变化,从最早只有自己,到2人、3人、4人,最终扩大为 8人,这 8个人,会由吉吉直接管理;另设一个15~20人规模的执勤人组(核心管理成员包含其中),沟通具体小组的执勤情况、协调各小组同步进行的颁奖礼等,都会由核心团队管理。
吉吉主要负责对外宣传、粉丝导流、邀约嘉宾、核心团队管理;打卡群的大管家唯唯负责具体事务的统筹、财务和纳新对接;其余工作内容,根据打卡群的设置环节,被划分成多个运营板块,如执勤人培训、大咖孵化室筹备、巡查管理、视觉美化、内容整理、每日一位主持等。核心管理成员,会各自主要负责监督管理一个组别,保证服务水准。
(2)人才管理
核心团队是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不断累加而成,除一人事务繁忙撤出管理,其余成员全部留存。这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是打卡的深度参与者,做过执勤人,尤其是在只有象征性物质鼓励的情况下,仍能非常负责、热情地服务打卡伙伴,精神可佳。大家还在线下组织过活动,尤其熟络,基于对社群和吉吉的情感,这个核心团队非常稳定、做事非常用心。
执勤人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通常在主动报名的打卡群成员中甄选,因为要负责每日的打卡统计、精华整理和互动,任务量很大,通常做过一轮,会有比较大的消耗,所以吉吉打卡群会经常轮换执勤人,并在后期逐渐形成了“一老带一新”的模式,让执勤过的和没有执勤过的搭档,再根据性格、爱好、身份进入不同组别,如妈妈群的执勤人,一般自己有孩子;一个比较内敛严谨的执勤人,会搭配一个相对活泼的来调节气氛。
优秀负责的执勤人,会进入“执勤人备选池”,每隔几个月重新执勤;如果遇到执勤人中途出现状况无法继续服务或者人数太多忙不过来的情况,打卡群会增设管理人员。
具有人情味的管理,也是吉吉打卡群的一大特色,吉吉会在打卡总结中认真地@每一个执勤人和管理者,希望他们知道,为人服务,也被人惦念,如图3-11、图3-12所示。
图3-11
图3-12
(3)高效组织
流程化:管理团队编写了执勤人手册和颁奖礼流程手册,对执勤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模板,执勤人只要参照即可,也可以选择自定义发挥。
责任制:由于每轮有明确的分工,执勤人和核心管理成员会有负责意识,出现问题会寻求支援、承担责任。
缩短周期:当轮颁奖礼会与下轮招募同时进行,缩短衔接周期,增加打卡的连贯性和好的体验,一般上轮与下轮之间会间隔5~7天,期间收集总结、举办颁奖礼、组建新群、汇报项目,这样的节奏算是比较紧凑的。
新人先入群:打卡群采用淘汰、调组制,每隔一个月就会调整群员进出,这都需要手动操作。而新人入群,往往会重复问很多关于打卡的问题,这会打扰到原本的成员。管理人将常见问题制作成“打卡 N问”,并在回答完新人提问后,安排他们进入各小组。
3.打卡环境的营造
一个社群中成员的行为如果能够持续参与,除了考验成员的自制,也对社群中的氛围提出了高要求,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