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缺乏和外界的交流碰撞
了解一下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你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你会更清楚为什么自己的案头冒出这些工作来,这些工作对于整款产品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已故“苹果教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非常喜欢引用个人电脑之父阿伦·凯(Alan Kay)说过的一句话:“热爱软件的人应该制造自己的硬件。”(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同样,热爱研发或设计的人也许会希望创建自己的产品。翻阅一下本书,可以为你自己的以后发展保留一个新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小企业主(small business owner)或是企业家(entrepreneur),而你所从事的领域是互联网的话,那么你就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
招聘方会如何考核面试者?
面试(或绩效考核)主要看工作能力是否与工作内容匹配,工作意愿是否足够。工作意愿真的很难判定,在实际工作中变化幅度也较大,所以主要考核的还是工作能力。
前面我们介绍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很庞杂,如果从需要的能力来看,反而简单一些,无非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有从高到低的关系,能敏锐发现问题的产品经理最少,这样的产品经理可以开拓出靠谱的新产品或者重要的产品功能。常年累月的生活,大多数人对大多数事早就习以为常了,而伟大的产品通常是改变了最平常的生活细节。我认为最有潜力的产品经理一定是非常敏感的,不管是身处现实环境中,还是在网络中穿行,都能感受到周围每个人情绪的波动,只有在平凡和平常中能够感受到人们的烦躁、厌恶、绝望,才有机会和动力去重新设计人类的生活。
分析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逻辑性,能不能分清事实和观点,能不能获取到有价值的事实,能不能绕过一些逻辑谬误的坑,比如以偏概全、虚假两分;另一方面是对问题的定性能力,只有用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可能得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有用户反馈糗百审核界面将“通过”按钮改成“笑了”按钮很不好,因为这样的话,感人的温情帖不容易被通过了,这是交互问题、社区文化问题,还是产品定位问题?在考核分析能力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聊一些“不太靠谱”的问题,关注方韩大战没有,中国好声音为什么火了,12306成天挨骂是不是有点委屈,这类问题首先可以看出面试者是否对社会热点有一定的敏感度,其次因为没有公认的结论所以容易看出回答者的分析角度和深度。
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看是否能应对一些棘手的情况,例如项目周期忽然缩短了怎么办,研发资源不足怎么办,设计稿出来以后老板不喜欢怎么办,可用性测试中发现用户找不到注册入口怎么办,等等,能从容应对这些情况的就已经是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了。
如何入行?
如果你没有产品运作经验,想要转行为产品经理,你会发现通过社会招聘成为产品经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产品经理要带领一个虚拟团队工作,不够资深的话,在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方向性或者细节的失误,这一方面会挫伤团队的士气,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出于家庭原因,毕业之后我放弃了已经谈好的工作机会,转而南下深圳参加社会招聘。提供岗位的公司通常只想在社会招聘中找到比较资深的人,我在面试中碰壁了好几次,还好有些大学时期的兼职经验,最终进入到一家创业公司,正式开始自己的产品经理生涯。从小公司开始做起,或者从研发、设计等岗位进入互联网公司然后转型为产品经理,是很多产品经理的入行路径。
有不少做技术或编辑的朋友想要转行做产品经理,但是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能满足招聘要求,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不防曲线一点,先进入一家心仪的互联网公司,然后在公司内部谋求转行。腾讯有不少部门秘书转为产品经理的案例,也有保安转为研发的案例。公司内部招聘时,因为对应聘者足够了解,信任感有很大的加分,也更容易撇开工作经验更直接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所以阻力会小很多。
如果你还是一名学生,我的建议是认真把握校园招聘和实习的机会,争取一开始就进入一个理想的环境成为产品经理,并且不要轻易放弃这样的环境。
练习题
打开一份你心仪的某公司的产品经理招聘说明,想象自己为招聘方,审视自己的简历,考核一下自己。
如何成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思考,知识始终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看书、参加业界会议活动,这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或者变成复读机。自己很努力思考,但从来不听听其他人怎么说,很容易钻到自己打造的平行世界里。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很多产品经理身经百战,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缺乏和外界的交流碰撞,无法形而上,导致这些经验不能变成威力更大的理论,或者固执地坚守一些错误的理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面试的时候,如果面试者有自己的业余项目,我会加分。一方面这代表面试者的确有兴趣和热情,业余爱好也是产品,另一方面这表明面试者有意识或无意识中选择了成长速度更快的方式——学习和实践交替迭代。只有从零开始创建过一款产品并且亲历整个流程
上一篇:在风险投资家们集体沉默的时候
下一篇:这个结果只有在实际运行中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