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互联网产品情有独钟
抛开作者对互联网产品运营的解读、引导新手上路外,书中还有许多哲理,可以触类旁通,如想象力、执行力、创造力的培养,逆向思维、结构思维、散状思维的架构,对于生活、职场均有裨益,毕竟生活也是一场大运营,我们都要争取当最佳运营手,才能止损。
任亮
原畅无线运营经理
请不要被书名所“蒙蔽”,它绝不是一本只适合从零开始的运营新人看的入门书,作为一个1.0(拥有一定运营经验)版本的运营人员,从本书中获得的系统化运营思路及实用方法陪我度过了最低谷的转型期。我从此告别网上随手即推的“干货”思维,告别浅浮于表的“百万用户”技巧,告别散兵游勇,开始建立系统化的思维,实践基本的运营手段,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前言
在十年的互联网运营生涯当中,我遇到过很多年轻人,他们对产品运营岗位趋之若鹜,抱着“改变世界”的理想,渴望踏入互联网的大门。但其中很多人的起点,却并不是产品助理、产品经理,而是运营、编辑,甚至是设计师或者程序员。
运营工作让很多人感到头疼,也让很多人不甚满意。“打杂的”、“背锅的”,运营人员常常如此自嘲,同样如此自嘲的还有客服。运营人员和客服人员,都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要承受很多压力:公司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用户的责难、产品经理的不屑、商务同事的催促、老板的不理解等等。
在我看来,产品与运营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当产品经理与运营人员充分合作、紧密联系,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时候,一个网站、一个产品,才有可能真正绽放出光芒。互联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不需要运营的产品,也没有可以无视产品的运营。
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给一些希望从事互联网产品以及运营工作的人提供一扇窗户。通过这扇窗户,我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互联网运营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互联网运营工作的职责和范围有基本认知,如果还能够因此学会一些运营技巧,掌握一些解读运营数据的方法,甚至建立一个健康的运营观念,那就是我写作此书的意外惊喜了。
国内互联网行业将产品与运营区分开,其实历史也并不长。在21世纪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策划。在各家公司的招聘需求中,策划同时担任着网站与产品的需求整理与提出、沟通实现与上线、对上线后的运营结果负责的工作职责。2010年前后,策划人员中出现了对产品需求把握准确,能够与开发人员紧密沟通,共同实现产品上线与迭代更新工作的产品人员,也出现了对用户需求了解深入,能够充满创意地实现运营目标的运营人员。从此,这两个职位就占据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两个模块。如果将网站(产品)看作一个孩子,那么产品与运营的职责划分用最简单的表述就是:
产品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
按照很多从业者的观念来看,先有产品,再有运营,如果没有孩子,又谈何养育呢?但实际上,从我的经验来说,运营和产品同时出现,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站(产品)的塑造和成长。
本书就从“运营是什么”开始,来聊一聊如何“从零开始做运营”。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告诉我,他们对互联网产品情有独钟,并和我交流他们的职业梦想。
这个时候,我通常问的最多的是:“你为什么想做互联网产品?”答案总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我了解过,这不需要门槛。”有人说:“因为张小龙/乔布斯。产品经理可以改变世界。”还有人告诉我:“你不觉得一毕业就能做经理是很棒的事情么?”
其实,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这样的职位并不是为应届生准备的,产品经理所需要的知识结构、需求敏感性、需求转化的能力不是普通应届生所能企及的。所以,一毕业就能做产品经理的同学有没有?有,但这些人可能在校期间就已经有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经验,或者已经作为实习生在产品经理岗位上进行了深入的实习。当然,如果你真的天赋异禀,无需实践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那自然另当别论。
在和这些同学的沟通中,我通常会给他们一些建议,而最多的建议就是:“为什么不尝试从互联网运营开始做起呢?”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一个互联网产品不管上线与否,都需要运营。运营与产品是相生相融的关系,没有一款产品是可以只靠产品设计本身取胜的。
接下来,我会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开始我们关于互联网运营的讨论。
苦哈哈的运营、产品两兄弟
如果你有师兄、师姐正在从事产品经理的工作,如果你已经涉猎了一些产品经理的读物,你会了解:产品经理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需求分析、文档写作以及资源沟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有“跟到底”的精神。这是真理。
事实上,运营工作也不轻松。运营人员可能不用写几十页、几百页的产品需求文档,但是要绞尽脑汁地考虑下一个活动怎么做才能提高产品的指标;运营人员可能不用和开发人员讨论产品需求实现的方式,但是一样要想办法将一个运营事项描述清楚,让涉及的所有对象都清楚地明白各自需要做什么;运营人员可能不用和设计师讨论太多关于像素、设计风格的问题,但是也需要告诉设计师,希望活动页面的哪个部分可以抓住用户的眼球,需要预留多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