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断地增加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内部挖潜,要精兵也要简政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员工人数更加精兵简政。今年我们招聘了1000多名毕业生,总人数增长是控制在10%以内,明年增长要控制在5%以内。大家内部挖潜,我相信从很多项目都能腾出不少人手,不要说我的人就这样,我不想变动,这样就会导致有的部门在留人,或者有的人员在闲着,需要找项目去做,这都不是真正从本质上的需求出发。所以,大家要有大局观,该调转、该调拨的,该放就放。
当然,从历史来看,这些想法实施起来从来都不是容易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决心和努力。我希望大家从今后开始要真正想这个问题,人不是越多越好,人是分母,成绩是分子,我们要看的是最后的效果好不好。我们增加的每一个人都要精心挑选,才能真正大于原有的平均值1,如果小于1的话,分母加得再多也永远小于1,这样,永远大不过1的格局是很难很难被扭转的。
另外,还要思考我们的产品和业务能不能更有起色?我们在前期所做工作的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几乎没有见过历史上一直不行,到最后突然间行的产品。我们的团队一开始就要展示出信心,要展示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转速超过别人,如果我们的产品是精品,最后加东西才有可能是正面的,否则转速低之后加东西只能是拖累,这是很重要的反思,我希望与大家共享。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拥抱移动互联网,但是,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将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也不能轻视PC互联网,因为我们很多商业模式,包括团队、基础、后台很多都融为一体。所以,也希望大家更多地拥抱开放,尤其是内部开放,很多团队在内部的合作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因为术业有专攻,有的产品和范畴很多同事很擅长,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开放胸怀,一起把事情做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 *
[1]2012年5月18日,腾讯将公司的组织架构做了很大的调整,这次调整在腾讯内部被称为“5·18变革。”
* * *
第二章
以开放的姿态通向互联网的未来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关于互联网未来的设想,每个人都没有详细的地图,“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勇气,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思想。在开放共享和维护互联网生态的思维方式下,马化腾关于互联网未来的思考与想象就像是夜空中的北斗七星,用闪亮的光芒告诉人们:未来的互联网将会彻底改变世界,会不断地增加与这个世界的连接,不断去中心化,把世界变得更加开放、智慧与通透。庞大的腾讯帝国,正是依靠这样的思想,在快速变化的行业规则中,找到了赢得自身发展最合适的平衡点。
互联网时代的“灰度法则”及七个维度
(2012年7月9日)
互联网企业作为互联网大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各方面都具有与生态系统汇接、和谐、共生的特性。通过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马化腾把腾讯十几年来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在这封向合作伙伴发出的公开信中,马化腾从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这七个维度,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灰度法则”,并解释了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
从去年合作伙伴大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这一年里,我们大家一起向一个开放的、没有疆界的互联网新生态迈出了第一步。大量的创业伙伴在腾讯开放平台上涌现出来,其中不少团队还取得了初步成功。
看到这些新的现象,我既感到高兴,也体会到责任重大。如果说以前腾讯做得好不好只关系到自己的员工和股东,现在则关系到大家,因此,腾讯必须要促进平台繁荣,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成功。
这个转变让我一再思考,除了流量、技术、服务等“硬件”的分享,腾讯还能带给大家什么?换句话说,怎么才能把腾讯累积的经验和能力开放出去,让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发展得更加健康繁荣呢?
一年来,通过对开放平台上合作伙伴的观察,我发现做好一款产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太难。但是,如何让它持续地运营下去,如何移植一款产品的成功经验从而创造一系列的成功产品,却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这些思考来自腾讯14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前辈任正非也曾经对此有深入思考,并且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
但是我想,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保持灵活性,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并随趋势潮流而变。那么,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
上一篇:将控制转移到组织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