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转来转去那些东西全部是有专业人士运营的
就算是我们做O2O,我们也只是扒开第一层皮,第二层、第三层是由你们来做,而且是非排他的,家家都可以接入,我觉得这样比较完美一点。实际上我们内部的部门是希望包下的,因为我们电商的部门说这样太好了,这个东西我要自己做。但独自做,做得很慢,因为我们之前做微生活,做了好久,最后出来发现体验不太好,商家热了一下之后慢慢凉却了,很难坚持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自己做的速度太慢了,还不如放开一点把它介绍给别人,让更多的人去做,有时候别人做出来的东西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原来的公众账号有一个接口,给一些明星开,明星讲几句话就有粉丝,觉得很好,最后慢慢也不行了,因为这个意义不是很大。直到后面冒出来一个陈坤,大家觉得好酷,可以成为一个标杆应用,而且是全屏幕的,连论坛粉丝都成为他的会员,做了全套功能,还要付费,我们说可以做成这样,于是就讨论下一步要接受这个,微信部门说这个东西由他们包下来了,但这个自己没法做,我们没有这个想象力,或者不能拿到明星的授权,没办法成为官方的一个战略。
但有时候下面的部门还是会很坚持,他们说,这个是他们的未来,是以后成败的关键,一定要自己先尝试。所以最后只能大家定好一个线,谁做哪一层讲清楚,不要过线,过了线之后反而浪费经费成本,不如给外面的人做更好,非要移到自己手上,做又做不好,就很麻烦。
这个时候,不是说我们一个态度大家就能做,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开放具体到哪一层,我们现在还在摸索。我的思路还是希望指导他们,第一,不要太乱,因为有些人拿到手之后就乱来了,他首要的目的就是粉丝。你们转来转去那些东西全部是有专业人士运营的,他为什么写着让你去转,因为他知道怎样写能够打动你。
比如,最近你心情不好,会有人专门写最能打动你的东西。可能会有20个人分头想,他们一天写20个,然后筛选哪个最好,结果就发这个出去。这其实都会有公司来运营,后面跟所谓的营销公司、营销专家谈判,最后多少粉丝之后可以卖。这样做只是为了钱,但是有这些产业,所以稍微不慎就会落入这种圈套,最后普通的用户没用上,经费就已经花掉了。我们最怕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有时候不是说我们不开放,是开放了之后乱套了,外面的人甚至比我们内部的部门动作都快,有些东西连夜都赶出来了。
这个时候,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要表态开放的话,我们还没准备好,我觉得贸然开放的话大家都会把这个东西搞乱了。因为如果所有人说要开放的时候,做不好怎么办?千千万万像同类的公司都提同样的要求我们怎么办?
如果只优待一家,或者前两三个,其实也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所以我们有时候还要长远来看。我们觉得很矛盾,一是内部的人有时候不该他做的他抢,我们要适当解决;二是开放出去之后,也可能会有不公平,这是挺让我们为难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可能会慢慢摸索,一步步去做。
微信国际化只有一半机会
(2013年5月13)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大多是凭借本土的人口红利和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产品,这也决定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开拓国际市场一直是腾讯一个尚未实现但又从未放弃的心愿。如果说几年前的QQ海外版只是一次尝试,那么,微信的横空出世,以及全球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都为腾讯实现国际化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新机会。
微信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尽管对腾讯国际化信心不足,但是有梦想就是很好的开始,我们希望有机会在这微信上做创新。
关于微信要不要收费的问题由来已久,很多的人甚至包括小朋友都在问微信要不要收费。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很深的体会。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一个月,我出差在机场递交证件的时候,都有工作人员问我微信是不是真的要收费,我立刻澄清说不会收费。
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这是不是炒作?其实不然。我们公司不是善于炒作的公司。这里面提到的矛盾点,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环境下,全球互联网公司都要面临的问题。事实上,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是水乳交融,互惠互利的关系,长期来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互联网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对于传统移动互联网资源占用的问题,并由资源占用引发成本问题,进而涉及成本分摊的问题,于是才有了上述微信是否收费的问题。
我们最近曾在公开场合提出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凭一两家企业,而是靠整个产业链,即运营商、设备厂商和网络提供服务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四方共同解决,四方要坐下来一起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事实上,在其他很多国家,这个问题已经出现,而且也有很多解决方案。过去一个月,我们和运营商联手测试,已经初步找到几套解决方案,因此,这个问题以后不是大问题,但还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微信与手?
上一篇:并且负责项目的整个运作和管理
下一篇:可以写一下我们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