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可以肯定这个用户是社区的核心用户
再对F进行分级,我们按照一个月内登录的次数排序,如表5–6。
表5–6
我们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对F5级别的用户加以研究,能否总结出让用户持续登录的原因?如果我们对F3、F4级别的用户加以研究,能否找到产品之于用户的价值?如果我们对F1、F2级别的用户做调研,能否找到产品的弱项或者了解他们不登录的理由,从而指导运营?
再对M进行分级,我们按照一个月内产生内容的数量排序,如表5–7。
表5–7
此时我们同样提出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尝试让M5级别的用户参与社区运营,他们能否带来很好的方案?如果我们请他们来体验新功能,能否得到翔实的反馈?如果我们研究M3、M4级别的用户,是否可以明确社区的价值和改进点?如果我们研究M1、M2级别的用户,我们能否更准确地找到产品的定位和用户沉默的原因?
这些指标项如果综合起来,就会更有价值。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到,如果某个用户是R5F5M5,基本可以肯定这个用户是社区的核心用户。而如果一个用户是R1F1M1,我们可以基本确认这个用户要么已经流失了,要么是一个非常边缘的用户。
如果再深入分析下去,如果一个用户是R5F5M1呢?对于此类用户,如果我们在运营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或者做活动推广,是否可以让他积极地提供内容?如果一个用户是R1F1M5呢?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提高这类用户的活跃度和社区参与度呢?
具体来说,假设一个社区的运营人员有100万的运营预算,你觉得运营人员应该针对哪些用户,采取哪些手段,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效果的呢?
·如果以丰富社区内容为目的,运营人员可能需要关注那些积极登录、活跃度足够高的用户,为网站提供内容。
·如果要提升社区的用户活跃度,运营人员可能需要关注那些不怎么活跃,但是为社区提供过很多内容的用户,通过运营活动来提升他们的活跃度。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对用户分级的意义,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一个合格的用户运营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要懂得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和经营,从而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
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在所有与用户运营相关的问题中,“如何获得产品最初的XXX个用户”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一直萦绕在产品经理、运营人员,甚至创始人脑中。而现实是,太多的产品还没有积累到足够多的用户就失败了,这里面有产品的问题,也有运营的问题。
我们仍然通过例子来说明如何获取产品发展初期的种子用户,而在这个命题下,运营人员应该如何做。
首先,我们以知乎为例。
知乎于2010年12月19日开启内测,作为一个问答社区,它的第一批用户非常关键。创始人选择了互联网人群作为切入点,而互联网人群中,有提出各种领域、各种类型问题的需求的人,当属互联网创业者。所以,知乎的第一批用户就是这些互联网创业者。他们对于如何设计产品、如何进行运营推广、如何寻找投资、如何管理团队,都有诸多疑问。这些现实中难以快速解决的疑问,在知乎上可以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只要让这些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员进入就可以。
用户之所以愿意沉浸在社区中,愿意提供内容,有两个动力:表达与认同。因此,知乎在产品设计上,参考了问答网站Quora,所有浏览者可以对问题下面提供的答案进行投票,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以及答案有帮助或者没有帮助。
知乎的第一批用户并不多,大概一两百人,但是这一两百人中产生了大量种子用户,他们帮助知乎进行传播,到2015年年初,知乎已经拥有了2 000万注册用户。
知乎在早期运营中,做了几件重要的事。
1. 创始人关注每一个早期进入者。
知乎创始人之一黄继新现在的关注列表是8 700多位用户,这已经是筛选后的结果。而且,每个创始人都会与一些活跃度高的用户进行积极的互动,这在形成早期社区氛围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2. 情感维系。
与高活跃度、高质量的用户积极进行私信互动,赠送小礼品,邀请他们参加线下活动、公司参观。任何关联都比情感关联弱,情感关联让早期用户更加愿意贡献内容,以及自发分享邀请自己的朋友进入。2012年年底,知乎就已经通过邀请制的方式,获得了40万用户,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
我们再来看一个曾经很火爆的应用——脸萌。
脸萌最初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上线时曾获推荐,这帮助它在早期收获了一部分用户。但真正的爆发却是在上线半年以后,突然有一天,脸萌在朋友圈和微博刷屏,随着越来越多的身边好友完成“变脸”动作,它火了。
虽然脸萌早期获取的用户,并没有成为其半年后爆发的动力,但是在早期用户中,有一批用户帮助团队验证了产品逻辑,协助他们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没有之前的积淀,脸萌也不会在上线半年后爆发。
在获取种子?
下一篇:以后肯定是有办法挣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