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会迎来所谓“注意力界限”(the Attention
们花样百出,使人们因注意力不足而苦恼。在人们前赴后继的参与下,短信收发、微博、邮件收发和其他联络方式同样茁壮成长,深深植根于我们昼夜不歇的社会生活和不断稀释的注意力中。恰恰因为它们的存在,信息——尤其是营销信息——却越来越难触达目标受众。当你不在线上时,一种信息缺失的好奇心不断滋长。如此的归属感,加上对信息永不满足的渴求让我们对网络成瘾。正如所知,网友之间的关联度是通过不断的参与和自我表达来获得的;然而对企业来说,与消费者的相互关联很难获得。
懊恼与社交网络疲乏症
社交网站让我们互相连接,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挑战。从前,大多数人从父母、偶像或同龄人那里习得行为特质,在职场中学习如何小心规避障碍,瞄准机遇,为未来时刻准备着。然而,我们却未能为社交好好准备:学校的课程表中永远没有教人“搭讪”的教程,我们只好艰难自学。社交网络陡然将我们置于开放的公共环境里,我们只好通过或好或坏的用户体验摸索网络时代的江湖智慧。对很多人来说,艰难摸索江湖经验的过程就是学会应付好友泛滥和分享泛滥的过程。
与信息的过度接触将不断改变人们在真实世界中互动的方式。大学咨询中心主管协会(AUCCCD)的主席丹尼斯·海斯(Denise Hayes)曾告诉《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如果在网上产生了亲密感,在面对面的真实交往中反而会感觉空虚。”2
2010年10月,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和网络媒体mtvU联合对40多所院校的 2200 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与网络社交活动相关。3大多数受访人使用Facebook,其中40%以上的学生拥有超过500名好友,管理如此庞大的社交网络,对已经十分紧张的大学生活来说,无疑是又一压力源。其实,从压力中解脱轻而易举,只需要关掉电源开关即可。
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需要立即回复短信或语音留言时感到有压力,而当短信未被接收或没有立即得到回复时,他们也会感到焦虑。虽然有25%的学生称,如果关掉手机和电脑,他们会感到解脱;但是,57%的受访者认为不能上社交网站会让他们精神紧张。从这一组数据看,网络社交作为一个关键节点,对于维系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相互关联性和社会声望至关重要。当社交媒体搭上技术手段,人们便在彼此间建立起一系列的交互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生命线;一旦电源切断,彼此的关联也切断了。
85%的受访者认为社交网络帮助他们更接近彼此,而不是更疏远;54%的人相信科技让他们彼此之间距离更近了;而有 28%的受访者称网络互动实际上阻碍了真实的亲密 4。人类社会的根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联,一些人赞同网上的关联性提升了社交关系,另一些人则不以为然。但无论如何,社交网络在继续发展,信息的交流方式、人们的关联模式也因之不断演化。
相信很快,我们就会迎来所谓“注意力界限”(the Attention Rubicon)——注意力短缺——的时代,信息无法有效到达受众。目前,哈里斯堡科技大学(Harisbur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开始对戒断社交网络开展实验。2010年9月,为了证实科技对学生和教员的影响,校方宣布禁止使用 Facebook、Twitter、即时通信和其他社交媒介 5。的确,今天众多教授和老师对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力不从心,对如何防止他们一边听课一边上社交网站更是束手无策。一切设备都有其弊端,社交网络亦不例外。该大学的校长埃里克·达尔注意到,某个学生难以自控地每天刷Facebook长达21小时,而且只有把凌晨2点到5点的帖子都存下来才能安心睡觉。正是这个极端的网瘾案例让他下定决心,发布条令禁止使用社交网站。
然而大趋势却不容置疑:无论为社交网络的使用找到趋利避害的方式有多艰难,人们都不会弃社交网络而去转投传统媒体怀抱了。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开动脑筋,利用网络互连性的价值来触达客户。
懊悔的发帖人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如果找不到有趣、引人入胜的谈资,那就保持沉默。是的,千真万确,那就保持沉默吧。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都说过或分享过令自己后悔的内容。当理智终于赶上行动,我们才想到删除那些可疑的内容更新。但大多数时候,为时已晚;就像光在电灯亮起的一瞬间就把房间照亮一样,在意识到自己脑子短路之前,我们的更新早已经被看到或分享了。
Retrevo网站在2010年5月出版的一项报告《保护Facebook的隐私,谨慎地发帖》6中探究了过度分享与懊悔情绪之间的关系。1000名受访者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有过因在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社交网络上发表不当评论而感到懊悔的经历。随着社交网络向手机终端进军,这一数字变得更为庞大。54%的智能手机用户和59%的iPhone用户感受过发帖后的懊悔。
这份报告还发现:当自我剖白和情感抒发的冲动遇上兴冲冲更新状态的手指时,内心的理智经常荡然无存。这份报告称,54%的25岁及以下用户和27%的25岁以上用户,对自己曾将某些想法和生活片段上传网络感到后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在社交网络中成熟起来,会找到自己的理智;而网友们一旦找到这些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