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第一次登录网站(产品)之后就流失
不能在用户流失之前做好防范措施,那么这样的网站(产品)无疑没有未来——除非它有一头很强大的“现金牛”。
对于维护老用户、刺激用户留存,我们会在下一节进行深入的讨论。
节流到底节什么流
开源的反面是节流。作为用户运营的一个关键事项,节流担负着减少网站(产品)的用户流失,以及挽回已流失用户的重任。
节流的核心是三件事:定义流失用户的衡量标准;建立流失预警机制;对已流失的用户进行挽回。这三件事说来简单,但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定义流失用户的衡量标准
运营人员首先要明白的是,对网站(产品)来说,什么情形可以算作用户流失?对有些游戏来说,用户6个月不登录是流失;对有些网站来说,用户1个月不登录就是流失。那么,你需要做的是建立用户行为的模型,管理用户的生命周期。通常情况下,用户的生命周期是这样的:
在这张图里,我们看不到流失,那么流失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图5–22
事实是:以上所有环节都有可能发生用户流失。而所有可能流失的环节中,最可惜的是用户虽然完成了注册,但在尚未熟练使用时就流失;最让人觉得无力的是,用户第一次登录网站(产品)之后就流失,连注册的机会都不给。
流失、注册、登录、活跃的数据是需要结合起来看的,这样你才能判断网站(产品)的数据是否健康。
如果一个网站(产品)是一座城池,注册用户越多,说明进来的人越多;流失的用户越少,说明出去的人越少;而用户的活跃情况,则可以验证这座城池的繁荣程度。
如果我们就用户个体来看,用户的流失趋势往往和使用频率成反比,当使用的频率到达顶点后,就会很快下降,而下降得有多迅速,往往可以说明节流的措施有多差,越快就越差,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
在运营工作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如下事实:
·流失行为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行为(留存也是,并不是说用户用了多长时间就是留存,而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用户一直在持续使用,哪怕频率是1个月使用1次)。
·定义流失需要首先建立用户行为模型,从而确认对于网站(产品)来说,到底用户多长时间不使用就是流失。
明确了这些事实,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能够减少流失、避免流失,甚至挽回已经流失的用户。
建立流失预警机制
流失预警的前提是,对用户行为数据和产品节奏保持长期有效的监测,因为运营人员需要了解以下信息,甚至更多信息,才能对流失预警做出判断:
·在流失前,用户进行了哪些类似的行为。
·这些用户是否集中于某一渠道。
·这些用户的性别属性、地域属性、年龄层次、兴趣特征是否类似。
·在发生流失的时间点,产品做了哪些动作,是否发布了新版本,是否更改了某些核心功能。
前3点很好理解,我们打两个比方加以说明。
某产品流失用户中20%为男性,80%为女性,说明该产品对女性用户的黏性较弱,或者内容不合适,或者活动不匹配,或者产品定位本身就不包含这一类型的用户。
某论坛流失用户中,90%的用户只有浏览行为,10%有回帖行为,那么,说明该论坛的内容有待完善,并且应当促进用户之间进行互动和产生内容。
第4点其实有点尴尬,因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少,但却不一定是用户的错,也不是运营的错,而是产品改得让用户有些茫然。
所以,这里有一些建议给产品经理和相关的运营人员:
第一,产品在做改版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调研用户和听取运营人员的意见。运营人员也一定要拿出数据来佐证产品的改版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已有用户的活跃和留存。
第二,对于大改版,一定要慎之又慎,灰度测试必不可少,同时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改版一定不要仅凭感觉。改版之前,一定要和运营同学讨论一下新版本的引导学习流程的设计。运营人员也要充分加入到讨论中,做好各种预案及策略,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有效地缓解甚至解决,避免带来预料之外的麻烦。
第三,运营人员要密切掌握用户的使用反馈,及时解决各种可能的运营风险。
我为什么要提这些建议?因为用户一旦流失,再挽回真的太难了。关于流失预警,我们还需要了解:流失预警工作是建立在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掌握和对产品节奏的了解的基础上的;流失预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初期设立的指标要随着产品的改动、运营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否则就是无效的监测指标。
如果你成功建立了流失预警机制,那么就可以继续进行预防流失环节。
预防用户流失
首先,依然是从数据层面来看,运营人员已经完成了用户分类,了解了不同的用户来源渠道,掌握了用户的性别特征、地域特征、年龄层次,接下来运营人员要了解的,主要就是用户的兴趣点。
比如,一个电商网站,从A渠道过来的客户,其中70%关注母婴产品,那么运营人员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这类产品的折扣信息、新品通知;一个SNS网站,男性用户80%以上喜欢加女性用户为好友,那么,就有针对性地在推荐好友列表里展现更多的女性用户。
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原则:
·给用户想要的一切。
·持续给他们想要的一切。
·尝试给他们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