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容易导致用户活跃度低
虽然“邀请机制”听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大多数互联网产品都或多或少地用过这一方式。
“邀请机制”有多种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主动邀请和互动邀请。
主动邀请,由品牌或者产品主导,邀请业内有影响力或对品牌、产品感兴趣的用户。这种邀请多见于网络游戏的测试阶段和互联网产品获取种子用户的阶段。
互动邀请,是网站(产品)已有的用户对还未进入的用户发起的邀请,让有需要的用户进入并体验产品。这种邀请多见于社交产品、社区产品和强针对性产品。
邀请机制是一把双刃剑。
第一,让人感受到“稀缺性”,能够带来精确锁定,也会造成黑市交易。人群精确锁定是最好的结果,这意味着进入网站(产品)的用户完全符合运营者的期望。但如果稀缺的邀请码流入黑市,就无法达到其锁定人群的目标,甚至会导致用户的厌恶情绪,损害品牌形象。
第二,可以制造垂直领域用户群,但可能导致用户群体过于单一。在内容为主的网站(产品)早期,用户群体单一可以让网站(产品)拥有较好的掌控能力和内容生产能力,但长期来说会因为缺乏成长性与活力降低用户的兴趣。
所以,就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需要特别注意动态的内容消费者定位,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考验内容运营者与内容生产者的能力,甚至考验网站(产品)的功能。邀请码让潜在的用户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邀请码背后的世界究竟如何。但是,如果用户预期控制不当,内容生产者或者运营者的能力不足,甚至网站(产品)的技术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用户活跃度低,无法带来有效用户留存和活跃,从而带来糟糕的结果。
护城河机制
除了“邀请机制”,控制内容消费者进入的另一种方案是“护城河机制”。
“护城河机制”是指人为确立一个较高的门槛,只有跨过了这一门槛的用户才能获得一定的权限和资格。这种方案一般见于传统论坛。新注册用户××小时不允许发帖与回复,甚至连消费部分内容都需要相应的权限与资格。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避免小号、水军的进入,减少灌水内容的发布。
·可以结合一些手段,确保用户发言或者发帖前已经学习了相关规章制度,减少垃圾内容的出现。
坏处是:
·考验用户的耐心。考验耐心其实是在考验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强烈程度。
·考验内容本身的质量。
我们应当了解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案,控制内容消费者进入的类型和速率都和网站(产品)本身的定位是正相关的。其出发点都是为了避免过早地走向内容的扩张,从而确保在网站(产品)的初期,内容消费者是一个较为固定和单纯的群体,便于运营工作的展开。
内容生产者维系
一旦内容运营者完成了内容消费者定位,接下来就会考虑内容由谁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是内容消费者所喜欢的,这其实是内容生产者的定位。
内容生产者定位
这一点和电子商务网站类似,某品牌定位的消费者是女性客户,那么它就不太可能引入男士外套;某品牌定位的是数码发烧友,那么它就会把大家电仅仅当作一个品类,而不是主要售卖产品。
我们之前谈到了内容供应链,那么,内容生产者的定位也就变得很清晰。
· 内容生产者是谁?
内容生产者可能是网站(产品)内部员工,也可能是外部用户。
· 他们提供何种内容?
内容生产者应当提供内容消费者需要的内容。
· 他们为什么会提供这些内容?
这意味着运营人员需要考虑激励内容生产者的措施。
· 内容的质量如何?
为了定义高质量内容与质量一般的内容,运营人员需要制定一个简单的标准,可以是用户打分,也可以是网站(产品)的内容评价机制。
· 如何让他们长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这同样意味着需要考虑激励措施,不管是有形的物质激励还是无形的精神激励,运营人员都需要考虑激励的方式与方法。
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大众点评早期开拓新地域的内容生产者的运营案例。
大众点评在其发展早期,只进入了为数不多的城市。上海是其大本营,大众点评拿下上海之后要将业务拓展至全国,那么如何扩张呢?
大众点评发展早期,有一本书,叫作《XX美食指南》。这本书本身并不是一个赚钱工具,因为用户并不愿意单纯为了这本指南付费,但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拓展工具。在拓展大连市场的时候,大众点评制定了这样一个规则:当地用户只要发布3份点评,评价当地的餐馆,3个月后就会获得一本《大连美食指南》的实体书。通过这种方式,大连的点评用户激增。
内容生产者定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提供内容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自己提供,也可以请别人提供,但不管谁提供,都属于内容生产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内容生产者是人,那么就需要维系和内容生产者的关系,以确保内容生产者持续地为内容消费者提供内容。
内容生产者维系,其实是一个难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网站(产品)的氛围营造
这一点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有句话叫作“
上一篇:还是活动设计有漏洞导致的不公平